为了从红色历史中提炼出前进的动力,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追寻红色记忆,寻访复兴古迹”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3日再次前往陈官庄,开展红色历史的探索之旅。通过聆听淮海战役老战士乔忠灵对战火岁月的回忆、在英雄纪念碑前重温初心誓言、以及在纪念馆中感受历史的温度,团队成员在沉浸式的革命历程回顾中深刻领悟了信仰的力量,并以红色精神激发了前进的动力。
为深入探寻红色记忆,我们团队成员分为两队开展寻访。我所在的小队四人怀着敬意,走进95岁淮海战役老将士乔忠灵家中。乔老郑重地取出珍藏的军装和徽章,翻开《追寻红色足迹》第一卷第149页,“最可爱的人”字样映照出往昔的辉煌。谈及征战岁月,他目光深邃:“淮海战役时,我们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奋力抢占阵地,战壕被炮火反复摧毁,许多战友刚到前线就献出了生命。粮食匮乏,大家只能依靠炒面和冻土豆果腹,饮用融雪水维持生命,但无人抱怨——解放全中国的信念,比任何困难都更强大。”
“抗美援朝的战斗更为艰险。”乔老声音低沉,“长津湖的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我们身着单衣急行军,不少战士的双脚冻得失去知觉,却依然咬牙坚持,不掉队。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我们凭借灵活的战术和无畏的勇气,在冰天雪地中展开殊死搏斗。”
临别时,乔老紧握住我们的手,掌心的温度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你们是国家培养的栋梁之才,今后遇到困难时,就想想我们这一代人承受了三代人的艰辛。要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为国家拼搏奋斗!”老人的话语,如重锤般撞击心扉,使我们对传承红色基因、奋勇前行的信念更加坚定,激发的前进动力也更为充沛。

图为团队成员拜访淮海战役老将士乔忠林。 杨森 摄
完成红色古迹寻访后,我们与另一队成员在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的“淮海英雄永垂千古”纪念碑前会合。阳光照耀下的碑体更显庄严,全体成员整肃衣冠,有序列队,在镜头定格的瞬间,年轻坚毅的面庞与巍峨矗立的纪念碑交相辉映,镌刻下传承红色精神的青春印记。
拍照完毕,众人神情肃穆地转向镌刻着入党誓词的标牌,高举右拳,齐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洪亮的声音在广场上空回荡,誓词字字千钧,将寻访红色古迹时感受到的先辈精神,内化为我们心中坚定的信念。
站在纪念碑下,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回望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传承红色基因的重大使命。这场在英雄碑前的集结,既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是新时代青年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的庄严宣誓,激励着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图为团队成员于纪念碑前拍照留念。 陈钦泽 摄
为完善拍摄素材,我们再度走进淮海战役纪念馆。每一件陈列的文物、每一处复原的场景,都在诉说着往昔的壮烈,与初次参观时的震撼不同,此次重访,更多了几分沉思与感悟。我们端起相机,将镜头对准承载历史记忆的展品与场景,让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通过影像定格。快门声中,不仅记录下珍贵画面,更将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与敬意一同留存。拍摄结束后,全体成员在纪念馆大厅合影留念。镜头前,每个人眼神坚毅,将此次汲取的精神力量,化作传承红色基因、奋勇前行的坚定决心。
结束淮海战役纪念馆的行程后,我们一行人前往永城市革命历史纪念馆。踏入这座宏伟的场馆,历史的厚重感瞬间扑面而来。馆内的图文展板精心布局,串联起往昔峥嵘岁月,场景复原更是生动再现了革命年代的艰辛与热血。我们沿着展线徐徐前行,仿佛穿梭于不同的历史篇章之间,从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到建设时期的奋斗图景,尽收眼底。我们从那些泛黄的历史图片和简洁有力的文字介绍中,感受到先辈们为理想信念拼搏的坚定意志。参观完毕后,大家在纪念馆前合影留念,阳光下的笑脸与庄重的场馆相映成趣,这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更是我们传承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坚定决心。

图为团队成员于永城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前拍照。 李宗赫 摄
这段红色旅程,让我们在历史中汲取了最珍贵的养分——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如明灯照亮心田。我们在精神洗礼中汲取奋进力量,誓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以无畏姿态踏上新征程,用拼搏与担当续写时代华章。(通讯员 王雨墨 韩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