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心得

青春筑梦乡村 绿能点亮未来:广西师范大学学子赴乡村开展绿色能源宣讲社会实践

    时间:2025-08-28     阅读:
    来源:张楠、秦婧娥、高镇东、陆柳洁
八月的乡村,稻香遍野,一群身着蓝色马甲的大学生身影穿梭在田埂村落间,为宁静的乡村注入绿色活力。8 月 10 日至 15 日,广西师范大学 “绿能先锋” 社会实践团队的 学生走进 香泉县苍沟 村,开展为期 5天的绿色能源主题宣讲活动,通过知识科普、实地演示、技术帮扶等形式,让绿色能源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
田间课堂:让绿能知识 “接地气”​
“乡亲们,这台太阳能水泵不用接电线,有阳光就能抽水灌溉,一亩地每年能省 300 度电呢!” 在村头的玉米地里,能源与环境科学专业大三学生陈阳正蹲在田垄间,向围拢过来的村民演示便携式太阳能灌溉设备。团队针对乡村生产生活特点,将宣讲场地搬到田间地头,用方言讲解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村民李大叔摸着太阳能板好奇地询问:“这东西在阴雨天能用不?” 团队成员立刻拿出储能电池模型,通过实物演示解开了他的疑惑。​
在村文化礼堂,一场别开生面的 “绿能小课堂” 正在进行。团队成员用自制的 PPT 和动画视频,向村里的老人和孩子讲解节能灯具、秸秆沼气等实用知识。“奶奶,咱们家的旧灯泡换成 LED 的,一年能省出买猪崽的钱呢!” 五年级学生王小雨拉着奶奶的手,指着展板上的电费对比表算着账。团队还特别设计了 “绿能知识问答” 环节,村民们拿着刚领到的节能灯泡奖品,脸上洋溢着笑容。​

技术帮扶:为乡村绿能改造 “开良方”​
“张大爷,您家屋顶的朝向适合安装太阳能板,每天能发 8 度电。” 团队中的建筑专业学生带着红外测温仪和光照检测仪,逐户为村民开展家居能耗诊断。在走访中发现村里公共活动中心的照明能耗较高后,他们连夜设计了改造方案,联合公益组织捐赠了 100 盏太阳能路灯。当第一盏路灯在村头广场亮起时,围观的村民纷纷拿出手机拍照,“以后晚上跳广场舞就更亮堂了!” 广场舞队队长刘阿姨笑着说。​
针对村里的养殖大户,团队成员还专门制作了《畜禽粪便沼气转化手册》,并邀请沼气技术专家现场指导。养猪户陈大哥看着手册上的流程图感叹:“以前只知道粪便难闻,没想到还能变成燃气,这可是省钱又环保的好事!” 实践期间,团队累计完成 52 户家庭的能耗检测,发放科普资料 300 余份,收集村民绿能需求建议 27 条。​
青春感悟:在乡土实践中厚植担当​
“刚开始宣讲时,有老乡觉得我们是来‘作秀’的。” 团队队长林薇回忆道,“直到我们帮王奶奶家换了节能灶,她算清每月能省 20 元燃气费时,眼神里的怀疑才变成信任。” 每晚的总结会上,队员们都会围坐在村委会的老槐树下,分享当天的感动与困惑。计算机专业学生李哲将村民的用电数据整理成分析报告,提出了 “村域微电网” 的构想;艺术专业学生则用墙绘的形式,在村道两侧画出 “太阳能小镇” 的漫画场景。​

临别前,村民们自发送来自家种的蔬菜,老支书拉着队员的手说:“你们带来的不只是技术,更是让乡村变美的希望。”XX 大学实践部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学校 “乡村绿能振兴计划” 的开端,未来将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组织更多学科力量参与乡村绿色能源建设,让青春在服务国家 “双碳” 战略中绽放光彩。​
当实践团队的大巴车缓缓驶离村庄时,车窗外的太阳能路灯与晨雾中的稻田相映成趣,仿佛一幅绿色发展的乡村画卷正在铺展。这群年轻学子用脚步丈量乡土,以知识赋能绿能,让绿色低碳的种子在乡村大地悄然萌芽。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心得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