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心得

体验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时间:2023-08-25 关注:

    2023年7月31日至8月3日,我作为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实践团队中的一员,来到了德州乐陵参加为期四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天气炎热,驱不散少年的热情,寻访旧址,以求唤醒红色记忆。在这个夏天,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经历了一个充实而美好的暑期实践。
第一站,我们前往冀鲁边黄夹镇黄家村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部遗址。在路上我们交流着提前搜集过的资料,但网上记录的资料少之又少,我也对这次冀鲁边之行充满期待。刚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泥瓦砌成的古宅,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踏入昏暗的屋内,迎面便是一张八仙桌和两把太师椅,桌上摆着搪瓷茶壶和水杯。记忆深刻的是里屋靠窗置放的老物件和墙上挂着的地图和当时的报纸。
     抚摸着斑驳的墙壁,我仿佛踏入时空之旅,来到八十年前,看到副司令员黄骅指挥部队浴血奋战,分散突围,面对敌军侵犯的来势汹汹没有丝毫的动摇之心。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前人带来的成就,当不忘来时之路。同时在新时代,如何深入挖掘与传承红色精神,如何让更多人走进红色文化遗址,如何让红色文化焕发新价值,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一直在努力的方向。社会实践的时间和作用有限,但红色基因却永远不会湮没于历史的尘埃,我们当代青年将学习之,赓续之,传承之,铭记历史,发扬革命传统,立志开创新时代的红色旅程。

 

图为冀鲁边司令部遗址中的电话和电报机。 黄煊焱 供图
    八一之际,我们前往花园镇房家新村,为那里的小学生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我们分别从五四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航空精神等八个方面介绍红色精神谱系,我们采用以宣讲为主,绘画环节和游戏互动相辅相成的方式寓教于乐。加深孩子们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和情感认同,感受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
课堂结束后,孩子们依依不舍得和我们挥手告别,看着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我心中感慨万千。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宣讲活动,在活动的前一天晚上,我由于紧张,倍感压力,一直不断练习。直到我真正走上讲台,看着孩子们真挚而单纯的目光,端正的姿态,我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在活动中,我也逐渐学会怎么和低年级的孩子们相处,如何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如何让他们积极参与互动,如何让用最简单的方式把知识传递给他们。社区工作人员也为我们提出建议,所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莫过如此。我们欣喜于自己的成长更喟叹于孩子们的成长。希望他们立志向、有梦想,为日后成长成才打牢知识根基、立起品德支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微光成炬,照亮乡村教育的梦想,期待明天与孩子们共同谱写更多美好的故事。

图为实践队员和孩子们一起画画。 黄煊焱 供图
    努力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来源于自己的责任。虽然,这次的实践活动已然结束,但对于我的人生历练将会是一个崭新的挑战。有人说,“人的一生中,学校并不是真正永远的学校,而永远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是的,学校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而社会才是真正磨炼我们的地方。这次实践也提高了我面对复杂问题,需快速反应并给出解决方案的能力,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面对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于社会的良好形式;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思想的有效途径,当然,更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传达志愿心声,传递志愿精神。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这次下乡实践作为我的一个新的人生起点,积极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尽情挥洒热情与汗水,时光虽短,但这次实践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启发让我受益良多。(通讯员 陶沙)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与小朋友合照。  黄煊焱 供图
 
 
作者:陶沙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好山东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鸿雁理论宣讲实践团
三下乡心得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