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级团组织积极响应“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深入乡村一线,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讲好乡村振兴故事的背景之下,我们了解到即使在当下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贵州的一些贫困山区经济依然落后,物资匮乏,生活条件艰苦,信息交流闭塞,教育水平落后,因此造成了许多孩子思想贫瘠、单一。再加上孩子的父母大量外出打工,空巢老人众多,孩子精神上的教育得不到满足。
基于以上状况,我们牢记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伟大历史使命:在志愿活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为改变贵州某些贫困山区落后的教育现状,助力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带着一份热情,带着一份赤诚,渴望到那位于中国西南的贵州贫困山区,走进当地孩子贫乏的内心,丰富他们的生活,以积极向上的态度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为乡村振兴贡献属于大学生的一份力量。
在七月中旬,我跟随长安大学“渭爱育梦赴黔川·携手啊嘎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一同前往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啊嘎村为当地孩子们进行义务支教文化授课。我在此次支教活动中担任传统文化课的老师。
(图为实践队抵达啊嘎村并与村委会成员合照。朱晓婉 供图)
鉴于他们的年龄在7岁左右,我的上课方式主要采取幻灯片,播放视频和讲述相结合的手段。内容方面,我以介绍贵州当地的民俗风情、节日文化为主,介绍其他各地为辅。旨在让孩子们既能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又能认识本族文化的独特性,真正的了解、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因此,我在上课前先给孩子们观看了视频《4分钟带你了解56个民族》,通过展示各民族的特色文化,进而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引出我们的主题。看完视频后,我们采用提问的方式,询问孩子们对哪个民族的文化最感兴趣,能否向大家介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这个环节结束后,我统计了孩子们的民族,共有苗族、彝族、汉族。接着我细分节日、服饰、饮食三方面通过ppt为孩子们对比,介绍这三个民族文化的异同。课堂的最后,我们总结了本节课的内容,为表现优异、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颁发奖励。
(图为实践队成员胡添禹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宋子通 供图)
我原以为孩子们对文化类课程抱有的兴趣不高,但从整节课的情况而言,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认真程度不亚于艺术类课程。互动方面,在刚看完视频《4分钟带你了解56个民族》后的提问环节时,我能明显的看出很多同学在私下讨论时滔滔不绝,但轮到举手发言时却欲言又止,面面相觑。因此我们先举了几个例子,让孩子们适应这个过程。所谓万事开头难,当有几位同学率先发言后,更多的同学积极举手,踊跃发言。课堂的氛围越来越活跃,孩子们也从窃窃私语的状态回到课堂中来。
(图为实践队成员胡添禹在课堂与孩子们互动。潘咏成 供图)
经历完两周的支教后,身为传统文化课的老师,我深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民族身份和历史记忆的载体,更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基石。但对于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们而言,大部分身处地理位置偏僻,经济相对滞后的山村环境,对于此类教育没有概念,少有兴趣。因此,如何向他们教授传统文化需要引起重视。但课程结束后,我感触良多。因为我发现此前所担心的种种事宜不复存在,孩子们对各民族文化的好奇与渴望、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与骄傲,是最打动我的一点。课后我也询问了部分同学的感受,大家纷纷表示,五十六个民族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从他们的话中深刻的意识到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他们会了解到自己的祖先是如何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这种精神也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