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168小时: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数字筑梦队与80个孩子的乡村科技之约
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2025年7月5日至11日,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数字筑梦队深入茂名电白区马踏镇黄羌村,联合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马踏镇黄羌村民委员会、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北根小学与土地水小学,开展为期7天共计168小时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以“青春+科技”之力,深入乡村调研当八地儿童,打造九大特色课程,点亮80余名学童的暑期课堂,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数字筑梦队与北根小学合影 团队成员 崔家峪 张杨锦 摄
走村入户察民情,文化调研润初心
实践活动首日,筑梦队成员携手深入黄羌村16余户家庭,关爱留守儿童,倾听家长心声,认真记录孩子在学习中的困难与对教育的期望。
“我们最担心的是孩子假期没人辅导功课。”一位村民在访谈中说道。听到这句话,团队成员邓利琪默默在笔记本上加粗了“补习安排”几个字。入户调研,不只是表格与记录,更是一场走进民心的对话。
带队老师与当地儿童交谈 团队成员 崔家峪 张杨锦 摄
“这香味像爷爷的药柜。”队员张杨锦低声说道,道出了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亲切记忆与情感共鸣。上午9点,筑梦队走进电白区观珠镇沉香展览馆,参观沉香产业链的发展过程,并深入沉香制作工坊,深入了解沉香制品的加工过程。木香缭绕中,文化的脉搏悄然浮现。
商户正在加工沉香链珠 团队成员 崔家峪 张杨锦 摄
科技星火照童心,智慧课堂筑梦行
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筑梦队围绕“科技+素养”开设九大模块课程:物理光学、物理力学、人工智能、AI绘图、化学实验、手工折纸、生态小知识、心理小知识、演讲表达。
第一堂光学课《你想成为光吗?》一开场就牢牢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当光线透过亚克力板折射形成虚像,一幅幅神奇的立体画面仿佛悬浮在空中,孩子们惊呼连连,纷纷围上前去“抓住”空中的图像。“老师,那个图像真的在飞!”一个小男孩兴奋地喊道,眼中写满了惊奇与好奇。
本次课程采用“现象观察—原理探究—生活应用”的三步教学法,从光的折射现象入手,深入讲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并拓展到全息投影、光纤通信、激光治疗等生活与前沿科技的结合点。团队成员颜世康设计并演示的实验装置,正是利用亚克力板折射原理制作的简易全息投影仪,通过特定角度排列的透明板,让二维画面实现三维视觉效果,孩子们仿佛置身科幻电影,科技的魅力也悄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小老师正在上《如何使用Al》 团队成员 崔家峪 张杨锦 摄
小老师正在教孩子折纸 团队成员 崔家峪 张杨锦 摄
多维课堂植入爱,数据记录热度高
在五天课程中,团队共组织课程24场次,服务学生90人次,演讲比赛平均参与时长10分钟/人,互动问答总次数超过320次,课堂满意度高达99%。
“冬日里小朋友打雪仗”AI绘图课上,9岁的小佳笑着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心理课程中,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参与“烦恼飞行器”游戏,引导他们将内心的困扰写在折纸小飞机上,再一同将它们飞出窗外,寓意释放情绪、轻装前行。小伟认真写下心事后轻轻一抛,说道:“希望把这些烦恼都飞走,爸爸妈妈就能多陪陪我。”在这一刻,孩子们学会了倾诉与放下,也悄然种下了自我疗愈的种子。一个个细节,像微光照进心田。
课堂上展示简易全息投影 团队成员 崔家峪 张杨锦 摄
正在课堂互动 团队成员 崔家峪 张杨锦 摄
财贸学子逐光行,青春热血筑梦田
支教时光悄然落幕,但科技的种子已悄然播撒进黄羌的土地上。孩子们挥手告别时,口中仍念着“光学”“AI”“机器人”。他们眼中有光,心中有梦。筑梦队成员也在服务中汲取成长。“第一次讲一整堂课,紧张得晚上睡不着。”团队成员姚同学回忆道,“但孩子一笑,我就不怕了。”团队将所学专业与乡村教育精准对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
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与扎实的服务成果,数字筑梦队荣获马踏镇北根小学与黄羌村委会联合颁发的两封表扬信,充分肯定其在教育帮扶、文化调研和基层走访等方面所展现的责任与担当。这不仅是一纸荣誉,更是一次对团队精神的高度认可。
回望7天、80余名学童、九门课程、16余次入户,青春被深深刻在了黄羌的田埂上。未来,数字筑梦队将继续踏上乡野征程,以科技为光、以教育为帆,奔赴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答卷之路。
通讯员 邹玉蓉 肖慧欣
联系方式:19179019712 14760460572
指导老师 李月钊 杜悦
突击队名称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数字筑梦队
结对单位 马踏镇人民政府
服务地点 茂名市电白区黄羌村委会
团队介绍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数字筑梦队,以“青春+科技”为核心,深入乡村开展科技支教与文化调研,服务儿童成长,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