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暖老传情,用陪伴温暖夕阳红
紫阳乡养老院住着30余位老人,多数子女在外务工。队员们带着牛奶和生活用品前往探望,更想为他们送去久违的陪伴。队员们分工明确:有的陪老人坐在院坝里晒太阳、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一位85岁的爷爷说“年轻时修过水库,现在政策好,日子不愁”;有的为老人剪指甲、梳头发,动作生疏却格外认真,老人们的脸上都浮现慈爱的笑容。
3. 助企探路,用观察为乡村发展寻思路
紫阳乡的特色产业是茶油种植与加工,当地有多家小型茶油企业,但面临销路窄、品牌弱的问题。团队成员走访了企业车间、种植基地和乡便民服务中心,试图探寻破局之道。在与企业主座谈时,他们了解到:茶油品质好,但多靠线下批发,利润薄;年轻人不愿回乡从事传统产业,技术更新慢。我们还跟着农户上山查看油茶树生长情况,记录下“花期防虫害”“榨油工艺改良”等具体需求。此外,我们收集了电商平台的入驻政策、直播带货案例,整理成简易手册交给企业,希望能为他们打开新思路。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江西金峰农林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刘斯嘉 供图
二、成果收获:在奉献中成长,于实践中感悟
1. 看得见的成果
防溺宣传覆盖中小学,收到学校反馈“孩子们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家长也更重视监护责任”;养老院的老人收到了持续的牵挂——团队成员们离开后,与乡团委约定定期通过视频连线回访;形成了《紫阳乡茶油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调研报告,提出“线上线下结合拓销路”“与旅游产业联动创品牌”等三条具体建议,已提交给乡政府参考。
2. 暖人心的反馈
紫阳乡党委书记在座谈会上说:“你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服务,更带来了年轻人的活力和新想法。”一位学生家长特意发来短信:“孩子回家总说‘哥哥姐姐教我们别去河边玩’,谢谢你们记挂着娃。”
三、反思与展望:带着紫阳的故事,继续前行
活动中也暴露出不足:比如防溺宣传的针对性还可加强;对茶油产业的调研不够深入。未来,他们计划:联合学校开展“防溺知识回头看”活动,通过线上问卷了解效果,补充更贴合当地的防护内容;持续关注紫阳乡茶油产业,联系高校相关专业师生,为企业提供更具体的技术指导和电商运营建议;把这次实践中的故事讲给更多同龄人听,带动大家走进乡村、服务乡村,让青春在基层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四、结语
一周的紫阳之行,短暂却深刻。他们见过孩子们清澈的眼睛,听过老人们温暖的叮咛,也感受到乡村发展的韧性与活力。这片土地教会我们:青年的担当,不在豪言壮语,而在脚踏实地的每一步。带着这份收获与牵挂,他们将继续前行,让三下乡的印记,成为青春里最珍贵的勋章。图为实践队成员在紫阳乡人民政府门前合影留念。习宇萌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