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药韵微光”志愿队为留守儿童开展主题暑期班

    时间:2025-08-26     阅读:
    来源: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药检学院“药韵微光”志愿队
从初步接触至深入熟悉:中医药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该系列活动始终以“中药为媒介”,使传统文化从抽象概念转变为具体可感的体验。首堂课“拼出中药新世界”中,孩子们分组拼凑胖大海、金银花等药材拼图,并结合实物观察,通过合作完成了对中药的视觉认知;“中药香泥DIY”活动则通过触摸药材粉末、嗅闻艾草与薄荷香气,加深了孩子们对中药的理解。后续课程中,“情绪中药艾草锤”将艾草转化为“可握持的情绪伴侣”,“中药花草养身茶”让枸杞、黄芪的味道融入日常生活,“中药谜语大赛”则以趣味方式巩固了药材知识。从拼图到茶饮,从香泥到艾草锤,孩子们对中药的认知逐渐从“陌生名词”转变为“生活伙伴”。最后一课的“幸福收集瓶”与“自制花露水”成为了文化体验的完美收官。收集瓶中,孩子们不仅装入了“拼拼图时的争执与和解”、“做香泥时的专注”等记忆便签,还贴上了贯穿全程的药材贴纸,成为连接首课至结课的“中药时光胶囊”;花露水制作则延续了香泥、艾草锤中的金银花、薄荷、艾草元素,使熟悉的药香凝结为“可带走的文化记忆”,完成了从“初识”到“珍藏”的完整闭环。
从接纳至成长:心理健康培育的潜移默化
    团队始终将心理赋能融入活动细节,实现了“文化体验”与“心灵滋养”的同步发展。首堂课的“时间胶囊”引导孩子们书写成长寄语,埋下了对未来积极期待的种子;“守护星光”活动中,星星卡片上的同伴赞美增强了孩子们的归属感;“情绪天气预报”通过“画天气”的方式让情绪可视化,教会孩子们如何识别与调节负面情绪——这些设计将抽象的心理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体验。最后一课的心理问卷复刻清晰展示了孩子们的成长轨迹。与首堂课的数据相比,班级近50%曾表现出轻度焦虑的孩子,本次情绪自评均为“轻松”;在“社交意愿”方面,主动参与小组互动的比例从55%提升至90%;更有孩子将课程体验转化为心理工具,在问卷中写道:“难过时闻花露水(像香泥那样安心)”、“看收集瓶想起大家帮我的样子”。这种变化验证了“五感体验即心理疗愈”的逻辑:艾草的香气舒缓情绪,手作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同伴的互动培育社交勇气。“童心寄语”环节更凸显了心灵成长的温暖。孩子们写道:“艾草锤是我的情绪小伙伴,不开心时就摸摸它”、“拼拼图让我知道,吵架了也能做好朋友”,字里行间既体现了对中药的亲近,也反映了对自我与他人的正面认知——这与“独特的我”自画像活动中建立的自信相得益彰,使心理健康的种子在文化浸润中生根发芽。
以微光聚成火炬:文化传承与心灵守护的双向促进
    “药韵微光”志愿团队负责人指出,系列活动的核心在于“以中药为桥梁”:让孩子们在拼拼图、做香泥、制花露水的过程中,不仅了解药材的功效,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暖;在画情绪、写寄语、传善意的互动中,不仅学会管理情绪,更获得了成长的力量。从首堂课的“初识”到结课的“亲近”,从“不敢表达”到“主动分享”,孩子们的每一点变化,都是对“文化育人、心理润心”理念的最佳诠释。

    当孩子们怀抱着装满记忆的幸福收集瓶、喷洒着自制的中药花露水离开时,他们带走的不仅是手工艺品,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情绪的掌控能力、对他人的善意——这正是“药韵微光”的初衷:让中医药文化的微光,照亮童心成长的每一步;让心灵守护的温暖,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持续动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总结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