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安工大公法青协气象防灾减灾志愿队:青春助力防灾减灾,科普守护社区平安

    时间:2025-08-30     阅读:
    来源:安工大公法青协气象防灾减灾志愿队
2025年8月26日,正值暑期社会实践热潮,安徽工业大学气象防灾减灾宣讲团深入安徽省马鞍山市杨家山社区,以“科学避险、守护生命”为主题开展气象防灾减灾专题宣传活动。此次活动紧扣社区居民实际需求,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等多元形式,将专业气象防灾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民生指南”,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与应急避险能力,为筑牢基层防灾减灾安全防线注入青春力量。
精准筹备:锚定社区需求,夯实宣传基础
为确保宣传活动“接地气、见实效”,实践团在前期开展了细致的社区调研工作。通过与杨家山社区居委会沟通对接,实践团了解到该社区地处老城区,既有多层老旧居民楼,也有临街商铺,老年居民占比较高,且夏季常面临暴雨内涝、台风外围影响等气象风险,居民对实用防灾技巧、预警信号识别等知识需求迫切。
基于调研结果,实践团以PPT《气象防灾减灾——科学避险,守护生命》为核心,结合社区环境特点优化宣传内容:针对老旧小区“高空坠物风险高”“排水能力较弱”等问题,重点补充阳台物品收纳、积水区域避险等细节;考虑到老年居民信息获取习惯,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将预警信号、避险步骤以 “漫画+口诀” 形式呈现;同时准备手电筒、应急哨、创可贴等实物道具,用于现场演示家庭应急包的配置方法。此外,实践团还提前与社区协作,利用社区公告栏、业主群发布活动通知,并协调社区活动中心作为宣传场地,确保居民参与度。


多元宣讲:聚焦实用知识,筑牢安全意识
宣传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围绕“认识风险—看懂预警—科学避险—家庭准备”四大模块,结合杨家山社区实际开展针对性讲解,让防灾知识“听得懂、用得上”。
在“认识身边的气象杀手”环节,实践团结合马鞍山夏季气候特征,重点解读暴雨、台风、高温三类高频气象灾害的危害:针对社区临街商铺较多的情况,提醒暴雨可能引发的城市内涝会导致商铺进水、库存受损,需提前垫高货物、检查排水口;结合老旧小区树木较密集的特点,讲解台风来临前需及时清理阳台花盆、加固门窗,避免树木倒伏或高空坠物伤人;考虑到夏季高温对老年居民健康的影响,详细介绍中暑与热射病的识别症状及急救措施,呼吁居民关心独居老人,避免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
“预警先知”环节是宣传重点。实践团成员通过“蓝黄橙红,严重递增”的口诀,帮助居民快速记忆气象预警四级等级,并结合社区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社区喇叭、业主群、电视广播,提醒居民“收到黄色预警就减少外出,橙色预警必待在家,红色预警绝对不外出”。


深远意义:织密基层防线,传递青春担当
此次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不仅为杨家山社区居民送去实用的安全知识,更在基层社区搭建起“科普宣传—意识提升—能力建设”的防灾链条,具有多重意义。
从社区层面看,活动填补了老城区居民气象防灾知识的“空白区”。杨家山社区部分居民此前对气象预警信号认识模糊,对“如何应对突发灾害”缺乏系统了解,通过宣传,居民掌握了“高温天多喝水、暴雨天往高处走、台风天不出门”等关键避险技巧,也学会了家庭应急包的配置方法,提升了社区整体的风险抵御能力,为应对夏季高频气象灾害奠定了基础。
从社会层面看,实践团以青春力量助力基层防灾减灾工作,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气象灾害的应对需“防救结合、以防为主”,而基层社区是防灾减灾的“最后一公里”,此次宣传将专业知识下沉到社区,让“防灾优于救灾”的意识深入人心,有助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众行动”的防灾减灾格局。
从实践团自身来看,活动是青年学生“知行合一”的生动体现。实践团成员将PPT中的理论知识与社区实际结合,在调研、筹备、宣讲过程中深入了解基层需求,既提升了自身的沟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也为后续开展类似社会实践积累了经验,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守护民生”的担当。
此次宣传活动虽已落幕,但防灾减灾的意识与行动仍在延续。实践团后续将整理活动资料,呼吁更多青年群体参与到基层防灾科普中,以青春之力守护社区平安,为建设“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三下乡总结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