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2025年1月,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们来到了泉港区山腰盐场,开启了一场深度接触海洋科技与盐文化的参观考察之旅。
探秘海盐工业: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首先来到的是海盐工业展示区域。步入其中,一幅海盐工业的历史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从早期手工劳作的艰辛场景,到如今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每一个阶段的演变都尽收眼底。古老的盐田,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汗水,是海盐工业的起点。如今,先进的卤水提取设备、精准的盐质监测仪器,让海盐生产在效率与质量上实现了飞跃,同学们对传统工业如何借助科技力量实现转型升级有了直观认识。
领略盐医空间:跨界融合的智慧 盐医空间,别称盐疗空间、盐疗小屋,是泉港区山腰盐场的独特亮点。其利用山腰海盐纯天然、非药物的中医适宜技术,利用新型海盐砖建筑材料,通过模块化拼接,打造天然熔洞的海盐微环境,以创新中医远红外热成像为辅助诊断系统做为采集和诊断,再搭配盐气溶胶发生仪等现代科技设备,打造恒温恒湿的“盐微生态环境”。从古代利用海盐的杀菌消炎特性治疗伤口,到现代盐疗馆中利用盐气溶胶缓解呼吸道疾病,盐医文化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这一跨界融合的领域,让学生们认识到,不同学科间的知识碰撞能够催生出全新的产业与应用。
感受海盐工艺:指尖上的艺术传承 在海盐工艺展示区,学生们被精美的海盐工艺品所吸引。以海盐为原料,通过匠人们的巧思与精湛技艺,制作出形态各异的艺术品,从栩栩如生的盐雕,到融入海洋元素的盐画,每一件都展现着海盐工艺的独特魅力。学生们近距离观看匠人们的作品,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创新赞叹不已。
此次参观考察,从海盐工业的历史演进,到盐医空间的跨界探索,再到海盐工艺的艺术呈现,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们收获颇丰。这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为学院未来在学科拓展、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作者: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刘子恒、孙浚桓、王国亮、王洪锐、高烨、尹干、柳禹凡(排名不分先后)
指导老师: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陆国兵、叶善斌、李治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