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海韵闽风”宣传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这个被誉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文化之乡”的地方,孕育了丰富的海洋文化和造船技艺。福船,作为中国古代四大船型之一,以其独特的底部结构、水密隔舱装置以及十二生肖暗示标记等技艺而著称。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海洋文化“海韵闽风”宣传实践团队前往泉港区国家非遗福船传承中心开展调研。
实践团队于非遗福船传承中心前合影
泉港区国家非遗福船传承中心以“走进福船”为主题,通过实物与场景相融、图文与声像并茂的方式,向世人展现福船的辉煌历史与独特魅力。一走进场馆,一艘巨大的福船模型便映入眼帘。其尖形底部,小方头宽尾肥大而方正,七星伴月“保寿孔”、水密舱装置等独特技艺令人叹为观止。根据馆内馆内工作人员介绍,福船,作为中国古代四大船型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重要传播者,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不可或缺的运载工具。
福船模型展示
在一楼的展厅,其展示了福船的特别之处。从挑选材料到制作构件,从构建船体到精细装饰。不仅如此,展厅还布设极为详细的图文为我们介绍各种航海所会运用到的技术,这些都凝聚着船匠们千百年的心血鱼智慧。其中最独具匠心的便是——水密隔舱技术。这一技术是用隔舱板将船体严密分隔成若干个互不连通的舱室。这些舱室在结构上各自独立,形成密封不透水的结构形式。它不仅提高了船只的抗沉性能和远航安全性能,还促进了货物的分类存放和管理。同时,这一技术也对现代船舶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水密隔舱模型展示及介绍说明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福船的生产车间,亲眼目睹了福船制作的精湛工艺。在生产车间展示着精密的零件以及福船模型——“郑和宝船”以及“黑舶五青案”。这些模型严格遵循古法图纸,融入了水密隔舱技术、独到的“船壳法”以及传统的多重板和鱼鳞式搭接技艺,还巧妙地融入了中华民族十二生肖元素的暗示标记这些具有人性化的构造特征,布设在船上不同位置,能使船员水手在操作中迅速进入明确岗位,各司其职,减少失误,保障安全,船长也以”十二生肖”中的喻称下还指一呼百应,按郚就班,并然有序,这就是造船人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
福船实物

福船模型
此次对国家非遗福船传承中心的调研,让实践团对福船技艺有了更深的认识。福船,这一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海上使者,不仅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更是泉港区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福船文化将继续发扬光大,成为连接中外友谊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泉港区的福船文化和民俗风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探寻福船的奥秘、感受海洋的魅力、品味家乡的美好。而泉港区也将继续秉持着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刘子恒、孙浚桓、王国亮、王洪锐、高烨、尹干、柳禹凡(排名不分先后)
指导老师: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陆国兵、叶善斌、李治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