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保障:现状审视与对策构建
时间:2025-05-09 阅读:
“国以强军为基,军以稳固国安”。保障军人尊崇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不仅关乎国家安全战略布局与长远发展,更对退役军人实现自我价值、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在此背景下,助力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消除其后顾之忧,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肩负的重大使命与责任担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发展与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持续提升,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受自身条件限制,退役军人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多重因素交织下,退役军人创业就业面临诸多瓶颈,给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一、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现状与特征
当前,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形势呈现多元化特征,具体表现为:
高素质群体自主发展意愿强,政策依赖度低: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退役军人,倾向于通过自主就业或创业实现人生目标,对政府政策扶持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
中低素质群体就业渠道窄,发展空间受限:年龄偏大、综合素质一般的退役军人,就业岗位选择有限,多集中于安保、普工、短期劳务等领域,职业晋升空间狭窄,薪酬待遇偏低,企业吸纳意愿不足。
新生代退役军人就业预期高,现实落差大:近两年退役的年轻群体中,部分人员存在盲目乐观、好高骛远的心态,就业创业期望与现实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就业推荐难度增加。
创业项目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受资金、技术、信息等因素制约,退役军人创业项目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散、产业偏的问题,产品竞争力不足,经济效益欠佳,示范带动效应有限,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创业积极性。
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困境的成因分析
从年龄结构维度剖析,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呈现显著差异:
中青年群体综合素质突出,自主发展成效显著:50岁以下退役军人身体机能良好,思维活跃,学历层次较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敢于创新突破。部分人员依托自身优势,通过自主就业实现职业转型;部分人员怀揣创业梦想,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拼搏进取,虽历经成败,但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老年群体发展受限,就业质量有待提升:50岁以上退役军人中,已成功就业者继续深耕岗位,已创业者巩固发展成果。然而,部分人员因身体机能衰退、学历层次偏低、技能单一等因素,难以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多从事传统农业或基础性劳动岗位,薪酬水平较低,生活质量提升受限。
三、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优化路径
为破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难题,需从政策引导、技能培训、实践赋能、平台搭建等维度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
完善征兵激励政策,畅通学历提升通道: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逐步提高征兵学历门槛,支持现役军人通过函授教育提升学历层次,为退役后继续深造创造条件,优化其知识结构与能力储备。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结合退役军人个体特征与市场需求,制定精准化、系统化培训方案,深化与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合作,丰富培训内容与形式,全面提升其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水平。
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赋能:引导企业为退役军人提供实习岗位,开展适应性培训,通过实践锻炼增强其社会经验与职场阅历,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从“军营”到“职场”的平稳过渡。
创新“互联网 + 就业”模式,优化就业服务供给:依托网络平台搭建退役军人专属就业服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根据退役军人学历背景、专业方向、年龄层次、技能等级及就业意向,提供个性化岗位推荐与职业指导,提升就业匹配效率。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政府、社会、企业协同发力,构建政策保障、技能培训、实践赋能、平台支撑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助力退役军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为国家安全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袁佳怡 来源:盐城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