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的重要论述,响应国务院2025年3号文件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的意见,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银龄智联”研究生实践队于2025年7月15日,深入武汉东湖高新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开展“老有所‘e’银龄智联”数字助老行动。为关爱社区老年人,缩小数字鸿沟,帮助老年人跟上时代步伐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一、深入社区察实情,调研先行谋良策
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22年6月28日亲临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考察,强调要把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为积极响应总书记的指示,该团队成员系统梳理了项目前期的700余份调研问卷,精准识别了老年群体在智能手机使用中的核心需求与痛点,并结合相关论文设计项目新问卷。团队成员带着这份问卷,在社区活动中心与老人围坐交谈,了解社区老人的智能手机使用状况和需求,并以此次调研为基础,量身打造老有所“e”课程。调研过程中该团队聚焦智能手机使用的“急难愁盼”——从不会连接WiFi、调大字体,到害怕电信诈骗、不敢尝试移动支付,这些微小却迫切的需求被一一记录在调研本上。为了更深入了解老人使用数字化工具的心理障碍,团队选取15位不同年龄段的老人进行深度访谈。72岁的独居老人陈奶奶的话让队员们记忆犹新:“看着邻居用手机买菜很方便,可我总怕按错键扣钱,更怕学不会被笑话。”这些真实的心声,让志愿者们明白:助老不仅是教技术,更是要驱散老人对数字时代的“畏惧感”。
二、精准帮扶纾民困,技术赋能促实践
从课上教学延伸至课下陪伴,以陪伴之力破解操作难题“奶奶您看,这样滑动就能调大字体啦!”在社区活动室的长桌前,团队成员以PPT宣讲的形式为社区老年人一步一步演示手机操作设置。团队创新性引入了“科技辅导员”的教学形式,并采取“结对子”的方式,一名“辅导员”对接2-3位老人,实施“手把手”精细化教学。基础课上,老人们学会了微信字体调节、微信聊天、微信语音聊天、微信付款、面对面建群;进阶课里,团队成员不仅向老年人普及了防诈骗基础知识,还通过自制的“钓鱼链接”案例,为社区老年群体详细讲解了此类诈骗链接的识别技巧:社区老年人亲自点开链接却跳转到志愿者实现设计的页面,通过设计“受骗”切实提升社区老年人防诈意识。这种从课堂到结对的陪伴式教学,让老年人在指导中逐步跨越“数字鸿沟”,真正感受到科技的便利与温暖。
三、总结反馈明得失,探索机制求长效
我们不仅要做“短期帮扶”更要做到“长效温暖”。通过志愿者们的实践讲解,绝大多数老人都能独立完成微信视频、扫码支付等操作,更有老人主动询问“下次什么时候来教我们用打车软件”。这些变化让志愿者们意识到,助老行动需要“长效续航”。结束宣讲之后,志愿者们主动跟随社区负责人参观社区助老智慧硬件,从智能健康检测设备到适老化改造的数字产品,志愿者们全面地了解了社区助老新举措新模式。这次参观让志愿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困境,也为后续帮助老年人提供了更贴合实际的认知基础。
“我们不仅要在智苑社区做好助老行动,更要让这束光照亮更多角落。”指导教师说。这个夏天,湖大学子走遍社区,耐心倾听老人心声。当老人的困惑化为笑容,“数字鸿沟”被青春暖流渐填,他们读懂了“社会实践”的分量——既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更是青年对社会的温柔担当。这场“银龄智联”行动仍在继续,因为他们相信:青春的力量,总能让岁月与时代温暖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