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医科大学"医+e"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六安市霍邱县新店镇黄泊渡村,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3名医学生创新构建“七色实践”模块,通过支教、调研、义诊等方式,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红色铸魂:革命热土铸就青春信仰 走进霍邱县烈士陵园,23颗年轻的心在革命烈士纪念塔前肃立默哀。馆内展陈的从革命年代到和平年代的先烈事迹中,年仅16岁的烈士故事深深震撼着每一位成员。“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烈士见证下,三名预备党员庄严宣誓,铿锵誓言彰显红色传承。在霍邱县博物馆,队员们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深入了解这片土地从古蓼文明到红色记忆的厚重历史,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走访退伍老兵时,两位老兵讲述激情岁月:"装备不足就用努力弥补,环境艰苦就用信念支撑。军装虽脱,军魂永在。"这份永葆本色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学子们。
橙色守护:医者仁心织密防护网络 一支笔记录村情民意,一本册传递防诈知识,一台血压计守护健康平安。实践团实地走访每家每户,在黄泊渡村展开了一场守护银龄的暖心行动。他们俯下身子倾听,用方言土话与老人拉家常、话温暖;拿起纸笔记录,详实记录农村养老防诈现状与身心健康;翻开自制手册,500余份防诈指南绘声绘色讲解诈骗套路;打开血压仪,为每位老人细心测量血压、耐心叮嘱用药。一位大爷笑着说:"这些孩子比自家孙子还贴心!"这份"防护网",网住的是健康,守住的是民心。
黄色传承:非遗匠心激活文化基因 在临淮岗镇省级非遗"临淮泥塑"传承基地,实践团开启了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他们看传承人巧手捏塑,将黄土化为艺术珍品;他们听非遗故事,感受匠心传承的执着坚守;他们亲手体验,在揉捏刻画中触摸文化脉搏。"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一定要坚持,再苦再累也要坚持。"非遗传承人田孝琴老师这句朴实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艺术馆里,同学们在观摩交流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创意。
绿色助农:田间地头谱写振兴新篇 "家人们看过来!黄泊渡的烤鸭蛋,个个流油,买它!"直播间里,医学生们变身"带货达人",妙语连珠推介当地密梨、烤鸭蛋等特色农产品,取得良好销售业绩;葡萄架下,他们弯腰采摘,汗水浸透队服,在实践中感悟"粒粒皆辛苦"的真谛。这种"云端带货+田间课堂"的新模式,既打开了农产品销路,也让"00后"大学生读懂了"三农"这本厚重的书。"原来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奋斗。"实践团负责人骆宇航说道。
青色彩绘:艺术笔墨描绘乡村新貌 烈日下的东湖船坞,实践团开启了一场乡村"美颜"行动。队员们化身"乡村设计师",以墙为纸,以梦为笔,将黄泊渡的农特产品变成跃然墙上的生动图案。他们勾勒线条,让金黄的烤鸭蛋"破壳而出";他们挥洒色彩,使翠绿的西瓜"跃然墙上";他们创意构图,把雪白的莲藕"种"进画里。三天时间,墙绘作品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成为吸引游客的"网红打卡点"。"这些画让我们的特产有了'身份证'!"驻村书记王曦看着焕然一新的墙面欣喜地说。
蓝色医疗:优质资源贯通健康之路 实践团联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开展送医送药义诊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优质医疗服务。活动现场,队员们迅速化身“导医员”,在现场协助开展信息登记、秩序引导、健康知识科普等工作,将医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践能力,成为义诊活动中的“青春助力军”,累计服务群众200余人次。
紫色育苗:童心沃土播种未来希望 黄泊渡小学里,欢声笑语不断。实践团为30多名留守儿童精心设计了“七彩假期”夏令营。红色课堂上,孩子们学唱红歌、聆听党史故事;绿色课堂上,大家动手绘制环保袋、种植小盆栽;青色课堂上,神奇的“蓝瓶子”实验引得阵阵惊叹......“老师,我长大了也要当医生!”实践团还为所有孩子们准备了温馨的集体生日会,烛光中,孩子们许下心愿、分享蛋糕,感受家一般的温暖。
从"象牙塔"到"黄土地",从"白大褂"到"红马甲",“医+e”实践团用"七彩实践"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他们以专业为基色,以热情为调色板,在乡村振兴的广阔画布上描绘出青春最美的模样。下一步,实践团将持续深化“七彩实践”品牌建设,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用青春热血回报祖国,为乡村振兴贡献安医力量。
文字:陈明、骆宇航
图片:胡久玥、何晏弛、陈仪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