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木兰溪畔探治理之路 福农学子悟生态真谛

时间:2025-07-24     阅读:
木兰溪畔探治理之路 福农学子悟生态真谛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的生动实践,2025年7月12日,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奔赴莆田市木兰溪流域,围绕“青衿溪行探治理之路,碧水兴歌传生态之志”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溯溪而上,通过实地探访、亲历者访谈、青年宣讲和古水利工程考察,深刻理解了木兰溪从“水患之河”蝶变为“安澜、生态、活力之河”的治理奇迹及其蕴含的时代精神。
溯源·探访治水丰碑:感悟“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智慧光芒
在莆田木兰溪治理展览馆,泛黄的施工图纸、记录惊险瞬间的影像资料以及精细的流域治理沙盘,无声诉说着这场规模浩大的生态治理工程。讲解员指着沙盘上蜿蜒的水道,详细介绍了当年水患频发的历史与治理的艰难起步。“‘变害为利、造福人民’,这是治理木兰溪的初心和目标。”讲解员的话语,将实践队员们的思绪带回到那段攻坚克难的岁月。展柜里一张张标注着调研路线的地图,尤其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它们清晰地勾勒出当年决策者深入一线、科学论证的足迹。这场沉浸式的参观,让抽象的生态文明思想在队员们心中变得具体可感。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队员讲解木兰溪治理历程。供图李鹏骏
 
图为实践队员与木兰溪治理展示馆举办座谈会。供图李鹏骏
传承·播撒思想火种:青年讲给青年听
学习的热情随即转化为传播的动力。恰逢北大附中莆田学校的高一学生也在馆内开展活动,实践队员们主动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分享会。他们结合刚刚的所见所学,用同龄人易于理解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向中学生们讲述了木兰溪治理中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沿岸群众齐心协力的故事,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木兰溪的成功实践。“原来我们每天看到的平静溪流,背后有这样不平凡的历史!”一位高一学生听完分享后感慨道。现场互动热烈,思想的火花在青年之间传递。
 
图为实践队员向北大附中莆田学校学生进行宣讲。供图李鹏骏
寻访·聆听初心故事:与治水亲历者的时空对话
追寻历史的温度,队员们采访了前人大代表老党员林国栋先生。作为木兰溪治理的亲历者,年逾古稀的林老精神矍铄,谈起往事依然激情澎湃。“那时候是真苦啊,但党员干部都冲在最前面,老百姓也拧成一股绳。”他回忆道,尤其提到了当年决策者多次冒着风雨到现场勘察水情、制定方案的情景。“习近平同志当时强调要‘一任接着一任干’,要有长远眼光。”林国栋的声音带着笃定,“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年轻人要记住,永远跟党走,把这份心系百姓、艰苦奋斗的精神传下去!”老人朴实而有力的话语,在队员们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图为老党员林国栋为实践队员讲述木兰溪治理的经历。供图李鹏骏
实证·触摸千年智慧:探寻“水上长城”木兰陂
实践行程的最后一站,队员们站在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木兰陂的石堰上。这座始建于北宋年间的“水上长城”,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守护着莆田平原的安宁。石砌的陂体沉稳厚重,潺潺溪水从闸门间流过,滋养着两岸沃野。实践队员采访了在陂边纳凉的当地居民,听他们讲述古陂的传奇与今昔溪水的变迁。“老祖宗的智慧了不起,现在的治理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一位队员抚摸着斑驳的石块感叹道。从千年古陂到现代系统治理,队员们触摸到的是中华民族尊重自然、改造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传承。
 
图为实践队员在木兰陂公园采访沿岸居民。供图傅昌盛
感悟·凝聚奋进力量:青春作答时代问卷
三天的木兰溪畔之行,是一次思想的溯源,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循着历史的脉络和现实的成就,福建农林大学的青年学子们深刻体悟到“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理念的磅礴力量。站在木兰溪水畔,回望治理丰碑,眺望绿水青山,队员们更加明确了肩上的责任。他们表示,将把木兰溪治理中蕴含的为民情怀、科学精神和奋斗意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农林专业所学,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在实践中锤炼本领,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于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前合影。供图傅昌盛
(通讯员:蒋逢馨 陈吴朵葳 李鹏骏)
 
作者:蒋逢馨 陈吴朵葳 李鹏骏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