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薪火童行青春志,法护心康筑未来”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成都市青羊区黄田坝街道安康社区开展以“亲子沟通传递温暖,和谐共育点亮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亲子沟通宣讲活动。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全部由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的9名本科生组成,他们深入基层,用青春热忱做帆,创新思维做桨,为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助力引航。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合照。胡壹鸣供图
(一)互动游戏开启课堂,直面“爱”的表达差异为助力亲子间搭建更有效的沟通桥梁,让每一份爱都能被清晰感知。社会实践团队宣讲员为社区的小朋友们带来了有关“解决亲子矛盾,促进亲子沟通”的课堂,通过游戏互动、传授技巧、分享交流等形式,帮助小朋们掌握亲子沟通的技巧。
活动伊始,团队宣讲员以“乌鸦游戏”拉开序幕。参与者在听到特定关键词时做出反应,现场的40余名小朋友踊跃参与,过程中不时响起笑声。“这个游戏就像平时和爸妈相处,有时候他们说的话我们可能没马上 get 到意思,就像没听清关键词一样。” 宣讲员胡壹鸣在游戏结束后解释道。
随后的 “爱的打分” 环节中,小朋友们在纸上写下对 “父母表达的爱” 的打分。7 岁的小雨打了 7 分,她小声说:“妈妈每天催我写作业,有点烦,但她会给我做爱吃的糖醋排骨。”10 岁的小宇则打了 6 分:“爸爸总说我玩玩具浪费时间,但他周末会带我去公园。” 现场统计显示,多数孩子的打分在 6-8 分之间。宣讲员胡壹鸣并未对分数做评价,只是引导孩子们观察:“大家发现了吗?你们觉得爸妈对你们的爱,和他们说的话、做的事,好像有点不一样?”
图为团队成员为社区儿童授课。陈梓涵供图
(二)四步沟通法教学,孩子尝试解读冲突课程的核心内容,宣讲员胡壹鸣围绕“如何和爸爸妈妈说好话”展开,通过 “小明玩手机被母亲责备” 的案例,拆解出四步沟通方法。“当妈妈说‘别玩了,你作业还没写呢’,小明第一反应可能是‘我才玩 10 分钟呢’,或者干脆不说话。” 宣讲员模仿着孩子的语气说,“但这时候可以先停一下,听听妈妈后面还会说什么。比如妈妈可能会说‘我担心你熬夜写不完,明天起不来’—— 这就是倾听的重要性。”随后,宣讲员讲解了 “观察四步法”:“先客观说发生了什么,比如‘妈妈刚才把我的手机收了’;再想想自己的情绪,‘我有点生气’;猜猜爸爸妈妈的想法,‘她可能怕我耽误学习’;最后分析原因,‘我确实答应了写完作业再玩,但没做到’。”
在案例分析环节,孩子们尝试用新方法解读自己的经历。8 岁的琪琪分享:“上次妈妈不让我看动画片,我哭了。现在想想,她可能是怕我眼睛累,而且那天我确实没练钢琴。” 话音刚落,旁边的小朋友纷纷点头。宣讲员胡壹鸣补充:“没有哪一种沟通方法是万能的,只要愿意试着说、试着听,就是好的开始。”
图为社区儿童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陈梓涵供图
(三)团队成员:用实践守护儿童成长活动接近尾声,团队成员陈梓涵在整理材料时说:“看到孩子们从一开始不好意思说话,到后来主动分享和爸爸妈妈的故事,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们希望这些方法能帮他们少一点误会,多一点理解。”团队成员胡壹鸣表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亲子沟通顺畅了,家庭才能更和睦。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走进更多社区,用学到的知识为儿童心理健康出份力。”安康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活动是社区暑期 “少年军校” 班的系列活动之一,后续将结合家长需求,开展亲子共同参与的沟通工作坊,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家庭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