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通大学"智汇新港"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跟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探寻那些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红色故事。从西安事变的惊心动魄,到西迁精神的无私奉献,再到八路军办事处的峥嵘岁月,一堂生动的“行走的历史课”就此展开。
一、七贤莊千秋,一砖一瓦皆是历史
走进位于西安北新街的七贤莊,青砖黛瓦的建筑群瞬间将实践队从城市的喧嚣中抽离。这里曾是“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所在地,一个在抗战烽火中永不熄灭的红色灯塔。漫步其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闹中取静的坚守与智慧。
馆内的陈设,将队员们带回了1936年那个风云突变的冬天。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无声地讲述着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了民族大义,发动“兵谏”的果敢与决绝。在这里,队员们深刻理解了西安事变如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这不仅仅是一次事件,更是一代人的家国情怀与历史担当。
图1实践队员参观七贤莊
二、信仰的力量:从将门之子到革命战士
在展览中,一个名字让队员们驻足沉思——张学思。作为张学良的胞弟,他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展板详细记述了他如何冲破家庭的束缚,追求进步思想,并最终在延安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故事,是个人信仰战胜阶级出身的最好见证,让队员们感受到了革命理想的强大感召力。
图2队员们阅读党的故事
三、方寸之间亦显峥嵘:那张留下时代印记的球台
走进复原的秘书室,简朴的陈设让队员们看到了当年工作的紧张与艰辛。而最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张的木头乒乓球台。它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革命者在紧张工作之余,那份忙里偷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两位队员忍不住上前,隔着球台,模仿着打球的姿势比划了一下。那一刻,历史与现实奇妙地交汇了。队员们仿佛看到了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这张台子前挥洒汗水,运筹帷幄的间隙,享受片刻的轻松。这不仅仅是一张球台,更是艰苦岁月里,人性光辉与革命豪情的生动注脚。
图3实践队员与旧乒乓球桌
此次实践,队员们不仅回顾了战争年代的烽火,也深刻感悟了和平建设时期的“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十六个字,是老一辈知识分子响应国家号召,扎根西部的真实写照。这种精神与队员们在纪念馆感受到的革命精神一脉相承,都是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无悔付出。
图4实践队员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合影留念
走出纪念馆,长安城的车水马龙再次将队员们包围,但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故事、炙热的情感和永不磨灭的精神。这次社会实践,为队员们上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也让队员们更加坚定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历史照亮未来,精神永续传承。大家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