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2024年7月,中北大学“饮水思源·筑梦未来”实践团前往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开展实践活动,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从实践中感悟时代发展,以吾辈星星之火,点燃新时代华章。
图1 团队成员在砖壁村纪念馆参观
寻古迹“每一次向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基于中北大学人民兵工第一校的历史,活动第一站实践团来到了位于武乡县温庄村的中北大学前身——太行工业学校旧址,通过重温建校历史,感受先辈们辗转三县九村坚持办校的艰辛历程,一代代中北人薪火相传的红色思政在此刻实现铸魂育人。在参观教室时,黑板上的字迹虽已模糊不清,但透过这块黑板所传播的知识和培养的人才亘古不灭。下一站实践团来到指挥华北前线“百团大战”的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在这里与文物“对话”,听历史“倾诉”,驻足在青砖灰瓦建筑前,凝思这座“没有围墙的抗战历史博物馆”,仿佛看到那段红色记忆刻在一块块砖瓦之上。一份份手写战报、一串串烈士名单、一本本战争回忆录......无不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激烈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图2 张书记讲述魏家窑村发展情况
接着实践团走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从红军东渡到洛川会议,从平型关大捷到开展敌后游击队,从抗日军民自造武器装备到饱经炮火洗礼的革命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份份珍贵史料,把团队成员的思绪带入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深深体会到八路军战士和太行人民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培育和铸就的不畏艰险、英勇斗争的伟大太行精神。回望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足迹,从厚重历史中感悟如磐初心,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
前方不仅有硝烟,前方还弥漫着十足的艺术气息,因此实践团前往下北漳村前方鲁艺旧址,相比砖壁村,下北漳村的红色气质怀着独特的“文艺范儿”,行走其间,浓郁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参观时,一位八路军形象的雕塑格外显眼,铿锵有力写下“全民抗战”,好像置身于那段烽火年代,而正是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一大批文化艺术名家在此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激励太行军民的抗日斗志。

图3 张书记介绍“共享菜园”
展未来初夏时节,行走在武乡山间宽阔平整的道路上,一幅青山绿水的太行画卷徐徐展开。为进一步探索太行精神在今天的延续,实践团前往魏家窑村,实地考察当地乡村产业发展情况。首先我们联系到了魏家窑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鹏宇书记,在张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前往村委会了解魏家窑村的历史和村支部建设。
凝聚家训家风,助力乡村振兴
魏家窑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因独有的家训文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家训村”。通过对当地村民的走访,发现家家户户都挂着一块“家训牌”,一句句简短朴实的家风家训,不仅成为村中一道乡村文明建设特色风景,还折射出全体村民以实际行动引领文明新风的精神面貌。
图4 实践团成员与退伍军人合影
探索新兴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在张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认领一分地”共享小菜园,感悟当地发展新模式,魏家窑村以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建设为目标,不断深耕农旅融合发展,将全村打造成为了集游乡村风情、玩田园项目、住特色窑洞、感侍郎文化等于一体的乡村综合旅游示范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魏家窑村积极创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推动富民强村,促进乡村发展。
“我叫武乡,一身红装”,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仿佛一条独具魅力的红色绸带劲舞在青山绿水间;“农旅融合开拓创新,振兴之路蹄疾步稳”,新发展理念在这片红色沃土上蹚出了一条产业融合绿色畅通之路。以“红色”“绿色”为基调,本次实践不仅擦亮“红色名片”,让星星之火更加璀璨,同时还做活“绿色文章”,让万水千山更加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