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乡韵振兴队
8月25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乡韵振兴团队于济南市天桥区药山公园开展为期四天的中草药调研。此次活动在济南济阳区鲁和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药山公园中药种植区进行,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历史文化等方式,贡献青春力量。
医祖扁鹊创立望、闻、问、切四诊法,为我国中医传统诊病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且提出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脉诊的先河。“药山。出阳起石,极佳,故名”,古书记载,药山曾是扁鹊的采药地,历史悠久。
(图为药山公园扁鹊像)
队伍跟随合作社工作人员进入药山,沿途工作人员一一介绍中药的种植性质、涉及范围等,例如连翘喜光、喜温、不择土壤,有疏风散热功效;荆条抗旱耐寒,多长于山地阳坡,有清凉镇静功效;南天竹喜温、喜潮,有止咳平喘功效。该合作社种植区采取分散种植,能够保证中草药的品质,降低环境污染,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图为荆条)
(图为连翘)
(图为南天竹)
在介绍过程中,工作人员指出药山公园存在品种单一化、种植技术落后、投入资金和技术不足等问题。团队集思广益,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1、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多样化栽培。明确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健全规章制度。进行大面积多样化种植,尝试栽培稀有、珍贵中药材,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进行现代化农业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2、政府加大政策支持,改善种植基础设施,引进高校、企业等资本参与中药材的种植,促进产业发展。
3、引进专业人才和技术,重视中药材种植的科研工作,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科技难题,推动中药材栽培技术的进步。
不仅如此,充满热忱与责任感的团队成员充分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积极主动地为合作社的老年成员讲解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成员以生动风趣的语言风格,仿佛讲故事一般,将中医药文化的神秘与魅力娓娓道来。
在讲解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格外注重与老年朋友们的互动交流,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让老年人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其中。他们生动地向大家介绍部分至关重要的穴位知识,从穴位的位置、名称的由来,到每个穴位对应的身体功能以及日常保健的方法,都进行了详细而清晰的阐述。团队成员们运用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解释,让原本晦涩难懂的穴位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老年人们听得津津有味,时而点头表示认同,时而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通过这样的讲解方式,不仅让老年人们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他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图为团队成员向合作社老年成员讲解穴位知识)
此外,团队成员巧妙地借助先进的网络平台,采用便捷且高效的线上问卷形式,针对周边中小学展开了有关中医药进校园的深入调查。经过严谨细致的数据收集与深入分析,调查结果清晰地呈现出,高达 59%的学生对中医药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然而,令人深感遗憾的是,当前受限于中医药师资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无法切实有效地让中医药文化真正走入校园,充分发挥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育人价值与文化传承作用。一方面,学生们对古老而神秘的中医药知识领域满怀好奇与渴望,热切期待能够深入探寻中医药的奥秘,领略其独特魅力;另一方面,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难以充分满足学生们对中医药知识学习的需求,致使中医药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引起教育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各方应共同努力解决中医药师资分配问题,为中医药文化在校园的蓬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图为问卷星调查显示)
此次活动为中药乡韵振兴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不仅提升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还加深了对中药材的理解和认识。中药作为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瑰宝,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智慧与健康理念,其的疗效源于自然,涵盖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多个医学领域,涉及各个方面,造福人类健康。它的神奇疗效、发展前景展现了中药的魅力和价值,珍视传承的宝藏,继续发掘中药材的潜力,造福更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