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2024 - 2025 学年寒假福建非遗探寻实践:文化传承的青春之行

时间:2025-02-20     阅读:

2024 - 2025 学年寒假福建非遗探寻实践:文化传承的青春之行

在 2024 - 2025 学年的寒假期间,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的“遗韵寻踪,萃传民俗”实践团队肩负传承使命,穿梭于福州与泉州两地,融合实地勘查与文献研究,全力挖掘非遗文化的深厚价值,力求在传统与现代间架起一座传承桥梁。

一、福州非遗探秘:传统技艺的传承困境与希望之光

福州,这座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非遗文化如繁星闪耀。团队初抵福州,便踏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叶氏故居)、软木画馆、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福建)、寿山石艺术馆等文化殿堂,与非遗传承者深入交流,探寻脱胎漆器、软木画、寿山石雕、中国花灯等瑰宝背后的故事。

(一)软木画:微观天地中的自然神韵

       软木画馆内,软木在艺人手中化为艺术奇迹。他们精心切削软木薄片,凭借精湛雕刻技艺,雕琢出亭台楼阁、山水人物,于方寸间展现自然万象,营造出“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诗意画境,赢得“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之美誉。然而,其传承之路布满荆棘,繁杂耗时的制作工序令年轻一代望而却步,传承人群体老龄化加剧,亟待拯救。团队成员深受触动,立志运用新媒体平台、校园推广等手段,唤起公众对软木画的关注与热爱,为其传承寻觅新机。

(二)福州漆艺:跨越千年的匠心瑰宝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里,福州漆艺绽放着独特光彩。福州漆艺采用布坯或木坯,经过上灰、打磨、髹饰、推光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其表层髹漆技艺复杂,常使用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台花嵌螺钿等技法加以装饰。成就质地轻盈、造型典雅、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的漆器精品。
福州漆艺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是中国漆艺的杰出代表。但在现代工业冲击下,市场萎缩,受众流失。团队成员在欣赏之余,积极谋划借助网络社交圈、文化创意活动等渠道,重塑漆艺的现代活力,守护这千年技艺的火种。

(三)寿山石雕:镌刻时光的艺术史诗

寿山石艺术馆中,寿山石雕诉说着千年历史。自南朝起,其雕刻技法不断演进,圆雕、浮雕、薄意雕等多样形式交相辉映,艺人依石赋形,巧用石材天然纹理色泽,使作品与石材浑然天成。遗憾的是,石材资源渐趋枯竭,雕刻难度高,传承人数逐年递减。团队成员深感责任在肩,他们表示,未来将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寿山石雕走进大众视野,延续其艺术生命。

二、泉州非遗寻芳: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传承担当

泉州,这座多元的千年古城,非遗文化绚丽多姿。团队奔赴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木偶剧院,探寻南音、提线木偶、惠安石雕、德化陶瓷等文化遗产的魅力根源。

(一)泉州妆糕人:指尖灵动塑传奇

泉州妆糕人以米粉、糯米粉等为原料,经艺人巧手捏塑,化作神话人物、历史名人等鲜活形象。搓、捏、团等手法与工具巧妙配合,佛道造型与戏曲人物跃然指尖,传递着民间文化与信仰。团队成员珍视这一指尖艺术,他们表示,未来将通过社交媒体、校园活动等多种方式,向更多人宣传泉州妆糕人,帮助这一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二)蓝印花布:布里绽芳华的古韵传承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蓝印花布展区,团队沉浸于滨州与泉州蓝印花布联展的艺术海洋之中。蓝是静谧深邃的大海,白色是掀起的点点浪花,蓝色与白色的融合交织,象征着海滨人民对大海的依恋与喜爱。两座城市悠长的蓝布印花历史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两座城市往昔的繁华景象,赞扬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智慧。
蓝印花布不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间审美情趣。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未来将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广蓝印花布,借助新媒体平台和校园文化活动,向更多人展示这一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年轻一代对蓝印花布的兴趣与热爱,助力这一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三)泉州木偶戏:丝线牵魂韵,人偶共天成

泉州木偶剧院内,木偶戏表演令人陶醉。提线木偶、布袋木偶与杖头木偶各展风姿,其中提线木偶以 16 至 30 余条提线演绎人间百态,演员操控丝线出神入化,人偶合一,剧目兼具娱乐与文化教育价值。团队成员观演后,积极与剧团合作,策划校园巡演、线上木偶戏课程,培养青少年对木偶戏的兴趣,助力其在新时代舞台上大放异彩。

实践心声:文化传承的青春誓言

福州组赖若盈感慨:“此次实践,福州非遗如历史洪钟,在我心间长鸣。漆器绚丽、软木画精巧、寿山石雕灵动,皆彰显传统文化深邃内涵。身为学子,传承非遗责无旁贷,当以创新赋能,激活古老技艺。”
福州组邱晨潞谈道:“福州文化多元包容,闽越、中原、海洋文化在此交融,塑造城市独特气质,渗透生活点滴。守护这份文化瑰宝,是我们对历史的敬重与担当。”
泉州组姚诗滢表示:“泉州之行,非遗似时光钥匙,开启岁月之门。木偶戏灵动、妆糕人精巧、蓝印花布质朴,凝聚民众智慧情感。我愿倾尽全力,守护非遗之光,让其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结语

此次寒假实践,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遗韵寻踪,萃传民俗”团队深度触摸福建非遗文化脉搏,坚定传承信念。未来,他们将持续探索创新传承路径,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续写辉煌,成为民族文化传承长河中奔腾不息的浪花。




 
作者:刘婧     来源: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遗韵寻踪,萃传民俗”实践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