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新疆政法学院法学院“戈壁育红心”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联合四十四团十一连、天福社区在天福美苑开展“愿以青春报中华”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长马辰旭、主讲小老师叶子荣以及实践团成员们为社区孩子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旨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助力民族团结。

文化浸润,共筑爱国情怀:小叶老师以热播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为切入点,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展示与互动问答,“为何下一站是瑰葭路?”“ 因为‘瑰葭路’便是‘归家路’。我想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归家便是它们共同的呼唤!”向社区孩子们讲述了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归家”故事,寓意着流失海外的文物终将回归祖国怀抱,激发了大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认识与爱国情怀。学生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历史回响,铭记国耻奋发图强:活动中小叶老师还深入浅出地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列强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特别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日军侵华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用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让在场的孩子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榜样引领,践行爱国精神:实践团特别讲述了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豪情,以及他后来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誓言,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杰出领袖。通过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激励在场的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去。

趣味互动,共绘青春色彩:为进一步拉近与天福社区孩子们的距离,实践团特别策划了一系列趣味互动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绘制了一幅幅充满青春色彩的爱国画卷。

新疆政法学院“戈壁育红心”爱国主义实践团的此次“愿以青春报中华”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传播与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责任的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未来将秉持初心,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他们计划将此类活动推广至更多地区,覆盖更广泛的群体,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更多人心田生根发芽。同时,实践团成员也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创新活动形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素养,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共同绘就新时代青年爱国奉献的壮丽篇章。
文/张元摄/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