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福州工商学院学子安平桥畔调研水环境,守护千年古桥生态根基

时间:2025-07-15     阅读:

       7月,福州工商学院“寻源之旅”社会实践队抵达福建晋江安平桥,围绕古桥周边水环境展开实地调研。这座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盛誉的中国现存最长跨海梁式石桥,成为青年学子探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水域生态守护结合点的实践现场。

图为安平桥风景照及介绍牌匾

       安平桥横卧于晋江与南安交界的海湾之上,全长2255米。桥身下,362座形态各异的船型、半船型及矩形桥墩,历经八百余年的潮汐冲刷与风雨洗礼,依旧稳固地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实践队员们手持记录本,行走在由巨型石板铺就的悠长桥面上。他们的目光并非停留在古朴的石栏或精美的石塔上,而是专注地投向桥下的水域、岸滩植被以及周边环境。讲解员系统介绍了古桥的建造背景、结构特点和历史价值,着重讲解了南宋工匠如何精准利用潮汐规律运送巨型石料的工程智慧。随着讲解推进,话题自然地聚焦于维系古桥长久存续的关键要素——其周边水域的生态健康状况。

图为讲解员向实践队成员们讲解安平桥的历史

     队员们分组行动,对桥体周边水域进行了多角度观测。他们详细记录桥下不同区域的水流速度与方向、水体的颜色和透明度。在桥墩的缝隙和潮湿的基部,队员们发现了多种小型蟹类活动的痕迹,并拍摄记录了它们的种类和数量。水面上,几只白鹭和苍鹭不时掠过,停驻在远处残存的红树林边缘或滩涂上觅食。讲解员指出,这些红树林残片是水鸟重要的栖息地和觅食场所,其生态功能的完整性与安平桥区域的水岸生态健康息息相关,这正是实践队此行重点关注的方面。

图为队员介绍安平桥周边生态

       实践队的调研范围扩展至安平桥两侧的滩涂及邻近区域。在桥中亭附近的浅滩上,队员们发现了一片面积约十余平方米、顽强生长的原生红树林幼苗,约30余株,高度多在20-50厘米。这片新生的绿意,在远处现代化高层建筑的映衬下显得尤为珍贵,也引发了队员们对古桥周边生态缓冲区范围与质量的观察。在走访桥头村落时,多位年长村民向实践队描述了数十年前记忆中的景象:那时桥下海水更为清澈见底,滩涂鱼虾贝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老人们提到,以前常见黄鳍鲷、斑鰶等本地鱼类,现在则少了许多。这些口述历史为实践队了解当地水环境的历史变迁提供了生动的民间视角和对比基础。

图为实践队成员们于安平桥合影

        当夕阳的余晖将安平桥古老的石梁染成金色,“寻源之旅”实践队结束了一天的密集调研工作。记录本上写满了关于水流特征、水体状况、生物观察和植被分布的数据与描述。队员们的脚步丈量了古桥的物理长度,而他们细致的观察则试图触及支撑这座石桥历经千年沧桑而屹立不倒的生态根基。古桥的石质坚韧与流水的动态柔韧相互依存,共同书写了跨越时空的共生篇章。福州工商学院学子此行对安平桥水环境的聚焦调研与系统记录,为这份古老的人与自然共处的智慧,注入了当代青年守护者的持续关注。他们的实践,是连接这座千年石桥辉煌过去与可持续未来的探索之旅。(作者:吴耀彬、陈桐灵、叶东琳、丁景茹、郑慧燕)

 

作者:三下乡网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