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綦江文龙街道回龙湾社区的院坝里格外热闹。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智启綦乡·化梦綦航”实践团的16名师生,在这里为孩子们送上了一整天的“红色+科学”成长套餐——从听得进的红色故事,到玩得转的科学实验,再到动起来的趣味活动,让乡村孩子在欢笑中触摸历史、爱上科学。
一堂红色课,播下爱国的种子
上午9点,綦江区文博学会的张敬老师带来的“传承红色基因”讲座,成了最动人的开场。“80多年前,红军在綦江留下的不仅是脚印,更是敢担当的精神。”张老师用本地革命故事串联历史,孩子们瞪着眼睛追问“红军叔叔住过哪间屋”,当听到“少年为红军传信”的情节时,小脸上满是敬佩。“要把家乡的红色故事记在心里,长大为它添光彩。”张老师的话,像一颗种子落进孩子们心里。

图为文博学会张敬开展讲座 黄焱坪 摄
一串科学游戏,解锁探索的快乐 特工密信:纸上的“魔法”
红色故事刚讲完,“特工密信”实验就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在实践团成员指导下,孩子们用隐形“墨水”画下图案,当碘伏轻轻一涂,藏起来的画突然显现——“像变魔术!”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信纸跳起来。简单的化学反应,让孩子们秒变“小侦探”,在惊喜中摸到科学的门。
图为社区小朋友制作的特工密信 黎桂芳 摄 小水滴与水火箭:玩出来的学问午后的阳光里,“神奇的小水滴”在瓶中跳着“上下舞”。“小苏打遇醋冒气泡,就像给小水滴装了‘跳跳杆’。”实践团成员的比喻,让孩子们一下看懂了原理。而水火箭制作现场更热闹:闲置塑料瓶组装的“火箭”,在孩子们的倒计时中冲上天空,欢呼声惊飞了院坝边的麻雀。“我以后要造真火箭!”一个男孩追着下落的“火箭”喊。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小朋友一起发射水火箭 黎桂芳 摄
一场院坝狂欢,装满成长的欢笑滚铁环的叮当声、踢毽子的计数声、“铁粉烟花”绽放的滋滋声……傍晚的院坝科技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在“火山熔岩”实验前惊叹,在反诈小课堂上认真记笔记,连社区老人都凑过来学用反诈软件。“化学防诈?听着新鲜,学了管用!”一位阿姨举着宣传页笑说。

图为院坝里的科技节“铁粉烟花”实验 黎桂芳 摄
“看着孩子们眼里的光,就知道这趟来值了。”实践团成员说。一天的活动,把红色基因藏进故事里,把科学道理融进游戏中,更把对土地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种进了孩子们心里。而这些扎根乡土的实践,正让乡村教育的根系越扎越深。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合影 黄焱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