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实践团队踏访慕生忠将军楼公园,走近“两路”精神的历史原点,沉浸式探寻“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的英雄足迹,开启一场精神与信仰的时空对话。
绿树掩映间,巍然屹立的慕生忠将军雕像目光深邃,静静凝视着脚下通往雪域高原的“天路”原型图。纪念园中的青藏公路纪念馆,以详实的史料与生动的场景,还原了那段“用生命丈量、用热血铺就”的筑路传奇。实践团成员循着将军足迹,从一件件老旧工装、一幅幅珍贵照片、一段段影像资料中,触摸着“两路”精神的温度与厚度。

讲解员娓娓道来:1954年,慕生忠将军受命率部,从格尔木出发,破冰封雪域、凿崖开通道,仅用时7个月零3天,便打通了世界屋脊上的生命通道——青藏公路。馆内“七个月通车”“十万人筑路”的壮举展陈,让在场队员无不动容。实践队员们在展墙前久久伫立:“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路,这是中华民族精神意志的延伸线!”
展区内模拟搭建的筑路现场,沙袋、铁锨、军棉衣、煤油灯一一陈列,仿佛将人带回那个风雪凛冽、缺氧断粮的岁月。音频中再现的筑路老兵讲述令人动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是口号,是从雪地里爬出来的信念。”讲解到此,不少队员眼眶泛红。队员们纷纷在留言册上写下:“历史从不抽象,它就在这里,在这些裂开的手掌、冻伤的脚趾、翻越的山川中。”

调研尾声,实践团全体成员在“继承发扬两路精神”主题墙前合影,并面向将军雕像肃立致敬。阳光洒落,仿佛映照出一条由历史通向未来的精神长路。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这一刻我们深知,青年应把青春书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精神血脉延续在通往理想的路上。”

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回望历史的追问,更是一堂砥砺初心的大思政课。长安大学实践团队将继续沿着“两路”精神指引的方向,把青春奋斗写在祖国的西部天路之上,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交出属于“石榴籽”的闪亮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