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义工协会走访汤溪村
——携爱叩访,用心对话——江西财经大学义工协会暑期“三下乡”之双访耆幼同行为深入了解村情,提供精准帮扶,7月12日上午,江西财经大学义工协会“七彩赋能,乡约义夏”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马鞍镇汤溪村,在村干部带领下,重点走访百岁老人黄根秀及村中学生家庭。
实践队一组志愿者来到黄根秀老人家中,推门所见,是安卧在床的老人。走进卧室,环境干净整洁,温馨舒适。四年前,一场高烧让老人卧床不起。自此,儿媳胡光花把床铺搬进婆婆房间,悉心照料老人的饮食起居。胡光花每日清晨第一件事便是给老人翻身拍背,再烹煮软烂易消化饭菜,亲自喂食;黄根秀皮肤溃烂时,胡光花坚持一天三遍用药水擦洗,无微不至,从未间断。

岁月的痕迹爬满黄根秀的脸庞,却掩不住老人眼中的清澈与安详。在与胡光花的交谈中,志愿者们了解到奶奶的生活简单而规律,喜欢静静看着窗外,即使腿脚不便,也常在胡光花的陪伴下坐轮椅外出透气,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
百岁的生命刻度,因孝心的温度而延长。面对赞誉,胡光花笑着说:“她(黄根秀)年轻时也帮衬我们许多。我们如今所做只是反哺我们的母亲而已,是应该的。”黄根秀老人的两个儿子和女儿常年在外务工,二十多年如一日照料婆婆的重担,几乎全落在胡光花肩上。她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无声地诠释着“孝”字最深沉、最动人的内涵。
走访结束后,教研队队员徐静兰表示:“她的世界只剩下一扇小小的窗,四季流转,春秋冬夏。我们年轻人多走进来,就能为她的小天地增添几分色彩。这是对生命温度的传递,更是孝道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

与此同时,实践队二组志愿者深入村中学生家庭,逐一进行走访。此次家访重点关注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 志愿者们倾听童声,与孩子们面对面沟通,力求将精心设计的支教课程转化为孩子们真正向往的体验,而非被动的任务安排。
在留守儿童李蓉家中,志愿者们关切了解她的生活起居、家庭状况及在校学习情况,尤其关心其学业困难和对未来的规划。 交流中,志愿者尹珍妮、陈宇欣结合李蓉的实际情况,给予学习建议和鼓励,并真诚邀请她常来村里的支教点:“那里有志愿者哥哥姐姐们,随时欢迎你来聊天、问问题,特别是关于升学选择或者学习上的困惑,我们都可以一起探讨。”
走访过程中,志愿者们向孩子们热情介绍支教课程开设的趣味活动、创意手工课堂及寓教于乐的知识解读,邀请孩子们积极参与,在暑期收获知识、快乐与陪伴。

此次汤溪村之行,江西财经大学义工协会“七彩赋能,乡约义夏”教研队深入农户,细致记录百岁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孝亲典范,也尽力把握留守儿童的实际需求。通过实地走访,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乡土民情,也为后续精准开展帮扶活动、传递社会关爱奠定坚实基础。为老人送去精神慰藉,为儿童点燃学习热情,这份源自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温度,正是“三下乡”实践服务精神在汤溪村的生动写照。(通讯员:金娅思 曾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