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华东理工大学“山海情 艺路童行”支教团在正宁县榆林子镇的第二天支教活动顺利开展,一系列精彩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继进行,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与欢乐,也为校地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汉字里的千年密码,历史课唤醒文化记忆
在“汉字演变—探寻文字密码”历史课堂上,孩子们跟随讲解穿梭于汉字的演变长河,从古老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简体字,每一个字形的变化都藏着文明的密码。孩子们眼中满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好奇,在一笔一画间触摸千年历史的温度。
地球科学的浩瀚星河,交换课拓展认知边界
作为两校合作交换课,长安大学的志愿者带来的地球科学课,为孩子们铺开了一幅宇宙探索的画卷。生物演变的奥秘、地球运转的规律如同繁星点点,吸引着孩子们专注聆听。思维的触角在知识的宇宙中自由伸展,对世界的好奇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音符跳动的快乐,音乐课奏响童真旋律
在《Do Re Mi》音乐课堂上,音符仿佛化作灵动的精灵。孩子们轻声跟唱,稚嫩的歌声与欢快的节奏交织,笑容如春花般在脸上绽放。
守护成长的铠甲,防欺凌课传递温暖力量
在“守护天使”普法小课堂上,温暖的话语搭配生动的案例,让孩子们懂得了如何识别欺凌、保护自己。互动间,真诚的分享与深入的思考,让“友爱互助”的种子悄悄扎根。
建筑色彩的东方美学,文化课解码传统智慧
《中国建筑色彩——五色山河的秘密》课堂上,带孩子们走进传统建筑的色彩世界。从故宫的朱红宫墙到江南的粉墙黛瓦,孩子们在五色交织中,探寻着古人对色彩的独特运用,领略山河与建筑碰撞出的东方美学。
校地携手共筑未来,座谈会凝聚青春力量
当天下午,支教团队赴正宁县参加“凝聚青春力量 服务正宁发展”高校学子社会实践交流座谈会。团县委书记郭海敏对各高校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会上,各高校分享了社会实践进展,并就如何让“三下乡”活动在正宁落地生根展开深入研讨。随后,我校与正宁县委举行了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为校地合作搭建了新的桥梁。会后,大家集体参观政协文史馆,在历史资料中感悟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
三下乡支教课堂,以知识为纽带,串联起文化传承、科学探索、心灵守护与校地协作的多元篇章。每一份投入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成长的种子,也让青春的力量在服务社会中愈发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