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河海大学实践团:溯源江都运河工程,探寻江淮工程魅力

时间:2025-07-20     阅读:
         2025年7月19日,来自河海大学的“智汇水务”实践团走进扬州,聚焦江都水利枢纽与邵伯船闸,结合本学校优势与学科特点,开启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性的水利工程探索之旅。
         实践团的首站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相关区域,旨在深入了解工程源头、建设成就及生态建设实效。​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江都水利枢纽前合影留念,费紫涵摄
         行程伊始,实践团成员们来到源头纪念碑 “源头中心区”。矗立的纪念碑庄严肃穆,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宏大与艰辛。同学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工作人员对源头历史和意义的介绍,心中对这项伟大工程的敬意油然而生。​随后,实践团对芒稻闸、金湾闸、江都东西闸等工程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在现场,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各水闸的功能、运作原理以及在防洪、排涝、灌溉、调水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大家一边仔细观察水闸的结构和运行状态,一边思考着这些工程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与成本控制问题。他们意识到,每一座水闸的顺利运行,背后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资金规划与管理。​江都四站抽水站是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也是江都水利枢纽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这里,实践团开展了数字化智慧水利调研。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近距离观察泵站的解构,了解抽水原理。当看到先进的数字化控制系统精准调控泵站的运行时,大家不禁感叹科技赋能水利的强大力量。同时,同学们也关注到这些智慧化技术在赋能生态方面的应用,例如通过精准控制抽水流量,维持河道生态水位,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等。从会计学角度看,这些智慧化技术的投入虽然初期成本较高,但从长期来看,能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江都西闸工程,马一诺摄
         江淮明珠展览馆集中展示了工程历史、治水文化和生态保护成果。展览馆从“历史篇”“创业篇”“工程篇”“管理篇”“人文篇”五个方面徐徐展开,向大家全面介绍了了江都水利枢纽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以及在治水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大家特别关注到,展览馆中有部分关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使用和管理的相关介绍,这让大家对大型水利工程的财务管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离开江都水利枢纽,实践团来到了邵伯船闸及周边区域,深入了解船闸运作、周边生态及民生变化。​在邵伯镇,实践团开展了访谈与宣传工作。同学们邀请当地居民、村干部填写调查问卷,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聆听居民讲述身边的生态成就和生活变化。在邵伯镇进行水资源相关科普宣传时,实践团成员们向大家发放宣传海报,也得到了大家的热情回应。一位村民用淳朴的乡音告诉成员们,随着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邵伯镇的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他们的收入也得到了增加。在当地寻访过程中,大家亲身感受到这项水利工程为民生经济和生态建设带来的福祉。成员们在记录这些信息的同时,思考着生态改善如何转化为经济收益,以及如何对这些经济收益进行合理分配。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当地居民宣传节水知识,费紫涵摄
         渔业法制文化广场是邵伯镇的一个特色地点,这里展示了与渔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文化。实践团成员们在这里了解到生态环境改善对渔业的影响。随着水质的提升,邵伯湖的鱼类资源越来越丰富,渔民的收成也逐年提高。同学们与当地渔民交流,询问他们的捕鱼收入、成本支出等情况,从会计学角度分析生态环境改善给渔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邵伯湖是实践团考察生态环境的重要站点。成员们湖畔植被状况进行了探究,观察到湖边绿意盎然,各类植物生长茂盛。他们还进行了简单水质调研,了解到邵伯湖的水质状况良好。这些生态成果的取得,与水利工程的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密不可分。成员们意识到,生态保护虽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但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带来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大运河故道纪念碑前合影留念,韦心妍摄
         最后,实践团来到邵伯船闸。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了解了船闸主体结构、建造规划模式以及其生态社会意义。邵伯船闸作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有效保障了航运的畅通,促进了区域物资运输和经济交流。从会计学角度看,船闸的建造和运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直接的过闸费用收入,更体现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上。​
         此次扬州之行,河海大学“智汇水务”实践团的成员们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交流,对水利工程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大家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经济管理角度对水利工程进行了深入思考。相信这次实践经历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点,为新时代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商科人的力量。​
作者:赵悦然     来源:河海大学“智汇水务”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