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
为筑牢乡村儿童生命安全防线,切实增强其防溺水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与应急处置能力,7月9日,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一行16人走进湖南省岳阳县月田镇立新村村委会,开展以“防溺‘童’行,守护生命‘童’舟共济”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实用有效的防溺水安全课,将关爱与守护送到田间地头。
启思明辨:识危险水域于趣味问答
活动伊始,志愿者张宇宁以轻松活泼的互动方式拉开了序幕。“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地方最容易发生溺水危险吗?”一个看似简单却关乎生命安全的问题,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小脸上写满了思考与热情。“池塘!”、“小河沟!”、“水库边上!”稚嫩的童声此起彼伏,准确地点出了日常生活中潜藏风险的水域。面对孩子们踊跃的回答,实践团成员们不仅给予了及时的肯定与鼓励,更以专业、耐心的态度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纠正,引导大家清晰地认识到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可能暗藏的危险,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对危险水域的精准辨识。
警醒于心:传自救真经于沉浸体验
为了让抽象的溺水风险具象化,震撼心灵,活动紧接着播放了一段精心选取的第一视角溺水体验短片。逼真的画面、窒息般的紧张氛围,让在场的每一位小朋友都屏息凝神,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溺水的极度恐惧与无助。视频结束后,现场一片静默,孩子们深受触动。志愿者们趁热打铁,紧密结合视频内容,系统地向孩子们传授了关键的防溺水知识与技能。清晰讲解了“七不两会”的具体要求(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不盲目下水施救;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并报告;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并着重强调了溺水自救的“五不原则“(不慌张、不乱动、不挣扎、不盲目施救、不隐瞒)以及如何正确、有效呼救的科学方法,将安全知识的种子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田。
绘梦筑安:固安全意识于童真画笔
为了加深小朋友们对防溺水知识的记忆和了解,活动安排了“安全小卫士”手工绘画环节。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五彩斑斓的画笔描绘心中的防溺水场景。有的画着禁止游泳的警示牌,有的画了小朋友向大人呼救的场景,还有的画着小朋友在安全地带快乐玩耍的场景。四年级的小佳在画纸上画下汹涌的波浪,并在一旁重重地标记了多个醒目的感叹号,她指着作品认真地向大家解释:“你们看,这个波浪是坏波浪!它会把人卷走,所以我画了好多‘注意波浪’的警示,提醒大家要快点跑开!”每一幅画作都是孩子们对安全理解的独特表达,共同构筑起一道充满童真与责任感的“防溺水安全墙”。
活动最后,全体成员与孩子们手持画作合影留念,一张张笑脸定格成温暖的画面。
此次防溺水教育活动,不仅将实用的安全知识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牢牢根植了“敬畏生命、守护安全”的信念。青年志愿者们以智慧为桨,以热忱为帆,用青春的力量为孩子们的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堤坝。这不仅是“童舟共济,守护成长”承诺的生动践行,更是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服务社会民生的鲜活缩影。他们守护的,不只是一个个乡村孩童的平安夏日,更是在为乡村的未来、为民族的希望播撒安全与光明的种子,以微光汇聚,照亮了乡村儿童安全、健康、茁壮成长的生命航道。
通讯员:刘家骅 李迎春 陈奕如
摄影:张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