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烟大数字反哺智慧助老社会实践队的8名学子带着自制报刊和摄影器材,走进善集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在这里,一场以“技术助老,温情暖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拉开帷幕,队员们用专业技能和真诚服务,为村里的老人们送上了一份特别的关怀。
活动伊始,实践队在服务站的活动室开展了专题采访。82岁的退伍老兵王大爷坐在藤椅上,胸前的军功章在晨光中格外醒目。“您当年在部队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现在生活中遇到哪些不方便的地方?”队员们围坐成圈,认真记录着老人的讲述。王大爷谈及1958年参军时的峥嵘岁月,眼角泛起泪光:“那会儿条件苦,但大家心里都揣着保家卫国的劲儿。”队员们时而点头回应,时而俯身追问细节,笔记本上很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墙上的时钟指向十点,采访间隙,队员悄悄为老人续上热茶,这个细微的举动让王大爷不住念叨:“这些孩子真细心。”
图1实践队员采访老人
“张奶奶,您看这里,点这个绿色的图标就能视频通话了。”队员们拿出连夜制作的《银发手机报》,报纸上用大号字体印着手机基础功能操作指南,配上手绘插图。76岁的张奶奶拿着老花镜,手指在屏幕上跟着队员的指引慢慢滑动。当成功拨通远在青岛的孙子电话时,老人激动地拍着大腿:“能看见人咧!比打电话强多啦!”队员们还针对防诈骗知识进行讲解,用案例提醒老人们不要轻信陌生来电。
图2:学生手持自制报刊教老人操作手机
服务站里,临时搭建的“摄影棚”前排起了长队。队员们带来的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正在为老人们拍摄肖像照。“李爷爷,您挺直腰板,笑一笑。”队员半蹲调整角度,身后的同学举着反光板补光。拍摄完成后,队员们立刻打开笔记本电脑,运用专业软件为照片进行后期处理。72岁的退伍军人李建国看着屏幕里自己的照片被“搬”到天安门广场前,眼眶湿润了:“这辈子没去过北京,这下也算‘到过’天安门了。”还有几位老人选择了花海背景,看着照片里笑靥如花的自己,乐得合不拢嘴。
图3正在处理的天安门背景照片
临近中午,队员们将打印好的照片一一送到老人手中。递照片前,队员们细心地帮老人整理衣襟、扶正帽子。85岁的周福顺老人接过嵌着天安门背景的照片,用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摩挲着,脸上的笑容像秋日的菊花般绽放。最后,队员们与老人们并肩而立,举着照片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这温馨的瞬间。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说:“这些孩子不仅带来了服务,更带来了年轻人的朝气,老人们今天高兴得像过年一样。”
图4众人合影
此次实践活动中,烟大计控学院的学子们巧妙融合专业技能与志愿服务,以扎实行动践行青年担当。队员们坦言,当看到老人们脸上漾起满意的笑容,心中对“学以致用”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原来学识的价值,不仅在于书卷上的墨香,更在于能化作温暖他人的力量。他们纷纷表示,未来会继续带着这份感悟,让所学知识扎根生活土壤,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传递青春正能量,让专业光芒照亮更多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