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省级工艺大师穆修和

与穆修和老师合影

李文芳老师指导成员体验蜡染

蜡染成品

与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交流

在李玉芳老师指导下体验苗绣

与苗寨研究院院长和学生合照
7月17日,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实践团走进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开展社会实践。通过访谈非遗传承人、体验非遗技艺、跨校学术交流等活动,探索非遗基因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密码,让青春力量在民族文化交融中绽放。
上午,实践团成员抵达西江千户苗寨,在省级工艺大师、苗族银饰技艺传承人穆修和的工作坊见证了银饰“千锤百炼”的诞生。穆老师一边演示精湛錾刻技艺,一边阐释纹路中深藏的奥秘:“这不仅是技艺,更是民族紧密融合的历史见证,让古老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凝聚共同体意识的生命力。”纹路流转,无声传递着千年融合的厚重。
午后,蓝靛清香弥漫。蜡染工坊内,学子们在传承人李文芳指导下,用传统“铜刀蜡绘”勾勒“焦作路矿学堂”校门轮廓,蓝靛晕染间,矿大精神与苗族智慧在蓝白对话中激荡共鸣。苗绣工坊内,另一组队员跟随李玉芳老师穿针引线,体验破线绣等技法。李老师以实物展示苗绣“百鸟裙”的极致细腻、苏绣“牡丹”的立体层次、彝族“太阳纹”的粗犷生命力,生动诠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至理。团队成员协作完成绣品,针线穿梭中,多元文化融合的图景在指尖延展。实践团成员还走上西江街头,面向村民与游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将感悟化为行动。
夜幕降临,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内灯火通明。实践团与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天翼、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代表围坐一堂,围绕“以旅促融”“非遗保护与民族团结”等主题进行交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年人的智慧与担当。
此次西江之行,实践团深刻体悟:非遗瑰宝,既是民族的独有印记,更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在贵州这片热土上,青春力量正以其独有的热情与创造力,在苗寨的星空下,续写着民族团结的崭新篇章。
新闻来源:材料与物理学院“梦中国”实践团
文:王乐薇 杨朝吉 陈家慧
图:王乐薇 周定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