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三下乡进行时:四耳小课堂“一研二习”促成长

时间:2025-07-27     阅读:
  
  作为聂耳故乡的学子,玉溪师范学院“四只耳朵”教育关爱宣讲团秉承聂耳之志,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契机,于7月11日在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澧江街道玉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四耳小课堂”暑期托管班。12名队员以课堂为载体,为50余名当地儿童送去知识与关怀——孩子们走进这所“家门口的课堂”,在“一研二习”特色课程的浸润中,于民族文化里寻根,在聂耳精神中铸魂,开启一段“国歌嘹亮传薪火,青矜立志护山河”的充实暑期时光,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活力。
 
  研民俗,习技艺:在火把文化中悟团结
  “彝族火把节为什么要点火把?”“斯惹阿比和阿体拉巴的故事里藏着什么智慧?”课堂上,志愿者提出的问题引发孩子们热烈讨论,彝族小朋友陈林夕主动起身,用清脆的声音分享祖辈相传的民间故事。接下来的环节里,志愿者结合图片、故事、视频等,用生动的语言,讲解火把节的起源、习俗与“团结”的内涵。
  “二习”环节里,孩子们分组分工:有的剪彩纸做“火焰”,有的缠竹条扎“火把杆”,有的用金粉点缀纹样。“我来扶着,你绑胶带!”当迷你火把制作以后,孩子们举着作品围成圈,在晃动的“火光”中,真切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深意。

 
  研美食,习巧手:在傣家风味里品生活
  “谁来说说家里常吃的傣族美食?”话音刚落,孩子们的小手便齐刷刷举起:“我知道,有菠萝饭!”“还有撒撇!”一个扎着小辫的女孩突然小声说:“我还没吃过……”稚嫩的遗憾语气逗得全场大笑,志愿者顺势邀请她和吃过的同学组队,一起用粘土“还原”美食。
  揉、捏、压、刻——在“二习傣族美食”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厨师:黄粘土捏成“芒果糯米饭”,绿纸条做成“香茅草烤鱼”,连“蘸水碟”都用棕色粘土细致点缀。更令人惊喜的是,活动尾声,孩子们悄悄拿出藏在桌下的“秘密作品”:用粘土捏的小人像,有的戴着志愿者同款眼镜,有的举着写有“老师”字样的小牌子。“这是送给你们的!”孩子们的心意,让课堂瞬间充满暖意。

 
  研精神,习传承:在聂耳故事里植家国
  临近聂耳纪念日,“聂耳小课堂”以国旗下的朗诵拉开序幕。“你用音符作枪,奏响民族的觉醒……”孩子们跟着志愿者诵读《致敬聂耳》,来自聂耳和国歌爱国主义教育讲习团的队员,用“音乐家叔叔和小伙伴们一起写歌”的故事,将聂耳精神、国歌精神讲得浅显易懂。

 
  为让红色基因可触可感,“二习”环节设计了双重实践:孩子们合作搭建手工升降国旗台,转动滑轮时齐声唱国歌;用紫茉莉、枫叶等植物拓染帆布,将“为党奋斗、为国而歌、为民呐喊”的聂耳精神字样,印在亲手制作的小旗帜上。
  “四耳小课堂”通过“研文化根脉、习实践技能”的模式,让孩子们在动手体验中亲近民族文化、厚植家国情怀。接下来,宣讲团还将延续“一研二习”理念,推出更多贴近乡土的课程,让“家门口的课堂”持续传递知识与温暖。
作者:玉溪师范学院“四只耳朵”教育关爱宣讲团     来源:玉溪师范学院“四只耳朵”教育关爱宣讲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