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运河新韵,青春传薪”:美术与书法学院“运河文脉”寻访宣讲实践团 赴常熟海州社区开展“三下乡”传承千年水脉

时间:2025-07-30     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战略部署,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运河文脉”寻访宣讲实践团以实地考察为基,灵活运用在校期间习思课堂对扬州运河博物馆的调研资源,以社区宣讲为媒,在暑期赴常熟海州社区开展以“运河新韵,青春传薪”为主题的文化传承实践活动。活动聚焦大运河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与传播,以“寻访+宣讲”双线并行的模式,旨在让陈列在博物馆的遗产“活”起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走”出来,让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大运河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1、深研博物珍萃,溯源运河文脉

  团队早先在校思政课小组实践活动中寻访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启溯源千年水脉、汲取历史智慧的第一站。在“运河上的舟楫”展厅,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和对比展示,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其无与伦比的历史地位与科技成就串联起一部水上交通的演变史。

 

  此次暑假,团队以先前调研资料为抓手,带着明确的研究目标,分工协作。7月28日至7月30日,通过对运河舆图、漕运档案,及文物细节的整合研究,团队制作了博物馆导航图、运河水脉宣传海报等宣讲材料,力求将散落的历史碎片整合为脉络清晰、内涵丰富的运河文化知识体系,为后续运河水脉“活化”传播打下坚实基础。

  

  2、活化历史遗产,星火播撒社区

  8月1日,带着在扬州收获的丰厚“文化给养”和总书记“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的殷切嘱托,团队成员来到苏州常熟市海虞街道海洲社区,将博物历史转化为面向基层群众的生动实践,让千年运河文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实践团精心准备,化身“运河文化青年使者”。她们摒弃晦涩的学术语言,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述、精心制作的图文课件与剪辑生动的运河风光宣传视频,将大运河千年的沧桑巨变、沿岸风土人情以及蕴含的智慧精神娓娓道来。从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的宏大叙事,到“运河纤夫”号子里的辛酸与坚韧;从“姑苏城外寒山寺”的诗意,到运河催生的“四大名镇”繁华;从古代水利工程的精妙,到今日运河生态保护的实践……历史的长卷在居民眼前徐徐铺展,引发思考与共鸣。同时,团队还鼓励居民尝试运河沿岸风物手工创作,使古老的文化遗产以最亲切、最日常的方式“触手可及”,实现了从历史深处到现实生活的“活化”转化。

  

  

  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深研细读、系统梳理,到苏州常熟海洲社区的亲切讲述、创意互动,“运河文脉”寻访宣讲实践团完成了一次用脚步丈量中华文明根脉的深度行走,更是一曲以青春之声点燃文化传承星火的嘹亮乐章。他们不仅是运河辉煌历史的忠实记录者与研究者,更是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积极行动者与传播者。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青年学子们深刻体悟了守护民族根魂的责任,也以实际行动证明:在青春力量的接续奋斗与创新实践中,古老的大运河必将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不断焕发出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与璀璨夺目的时代新韵。

作者:徐榕晓葳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