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故居无声,精神回响——桂林理工大学绿色发展倡导团探访刘永福故居侧记

    时间:2025-08-01     阅读:
    来源:甘韵宇 林琳 吕闫宁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7月25日,桂林理工大学“问水平陆,青力青为”实践团一行20余人走进广西钦州市刘永福故居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刻感悟民族英雄的家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
  刘永福故居(三宣堂)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钦州市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依次参观了头门、二门、拒贿庭、请缨堂等核心区域,细致观摩了119间厅房内的壁画、木雕等艺术珍品,深入了解刘永福从反清义军领袖到抗法抗日民族英雄的传奇人生。
  在庄严肃穆的故居广场上,刘永福将军铜像巍然屹立,目光坚毅如炬。底座一侧镌刻的硕大“虎”字,笔力千钧,无声诉说着当年黑旗军将士抵御外侮的豪情壮志。这承载着“虎胆精神”的图腾,瞬间将实践团成员拉回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让大家深切感受到民族英雄临危不惧、保家卫国的浩然正气。
  
                         图为讲解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虎”字相关背景(通讯员杨婷媛摄)
  故居的主体建筑由刘永福将军亲自设计,其匠心独具的构造成为本次实践的焦点。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团成员仔细观摩:墙体上寓意“福”字的独特蝙蝠纹饰、脚踩龙纹、手持长枪的哪吒壁画,无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寄托。而更令实践团惊叹的是建筑中暗藏的玄机——隐蔽的炮台形制与纵横的暗道设计,清晰展现了故居兼具生活与防御的双重功能。这些鲜活的建筑细节,成为刘永福将军“居安思危、守土有责”强烈家国情怀和卓越军事智慧的最直接物证,让抽象的爱国情、报国志变得可触可感、具体而微。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察故居建筑细节(通讯员杨婷媛摄)
  在故居生平馆,丰富的史料文献与影像资料还原了刘永福将军从起义领袖成长为抗法名将的壮阔人生轨迹。从草根英雄到民族脊梁的蜕变历程,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学子。实践团成员将此前观察到的建筑细节与刘永福的生平事迹相结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故居的一砖一瓦、一图一景,都是刘永福将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赤胆忠心的体现。刘永福将军的生平,正是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光荣传统的生动写照。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讲解刘永福生平轨迹(通讯员陈乐乐摄)
  “故居的一砖一瓦都藏着历史密码,仿佛在向我们无声地讲述着那段救亡图存的壮烈历史。”实践团成员感慨道。这次沉浸式的探访,让书本上的文字历史跃然眼前,使红色基因的传承变得更加鲜活有力。它不仅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溯,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
  
                                              图为讲解员与实践团成员合影(通讯员杨婷媛摄)
  此次赴刘永福故居的红色文化学习,是实践团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一次积极探索。实践团通过实地探访、亲身体验,在民族英雄的事迹中汲取了丰厚的精神滋养,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铭记刘永福将军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与担当,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融入今后的学习与奋斗中,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