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履践致远。”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教育帮扶是点亮希望之光的关键火炬。7月13日,渤海大学红土椅山·史课新融实践队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深切关怀与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定使命,毅然奔赴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青椅山镇,开启了一段意义深远的教育帮扶实践之旅,旨在为当地小学生播撒知识的种子,传承红色文化的薪火。
踏入青椅山镇逸夫学校和镇政府会议室,实践队成员们迅速转换角色,化身为知识的传播者和红色文化的引领者。在集体授课的课堂上,成员们巧妙地将各科目知识与党史思政红色文化深度融合。他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井冈山的星火,从长征的艰难险阻到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战,让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孩子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对红色精神的向往。
图片1:实践队成员集体授课场景
除了集体授课,实践队还开展了一对一指导授课。成员们耐心地坐在孩子们身边,仔细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和薄弱环节,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无论是数学难题的解答,还是语文作文的构思,又或是英语单词的记忆,成员们都倾囊相授,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助力他们在学业上不断进步。
图片2:一对一指导授课场景
为了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实践队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知识竞赛激发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他们在比赛中积极抢答,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红色歌曲演唱活动中,孩子们用稚嫩而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红色精神的传承;手工制作红色主题作品时,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彩纸、剪刀和胶水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表达着对红色文化的独特理解。
图片3:孩子们参与课堂活动
此次实践,红土椅山·史课新融实践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以知识传递希望,将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乡村教育的土壤。未来,他们将继续砥砺前行,为乡村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让红色文化在乡村大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图片4:团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