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下旬,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延水溯源,青春力行”暑期社会实践团积极响应“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实践,深入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采访劳模典范、对话革命前辈、探寻红色文艺,青年学子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精神伟力,汲取奋进力量。
劳模精神:荒山披绿写就生态富民路
实践团采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红卫,聆听其扎根山区三十载的奋斗故事。她追随婆婆——全国劳模张莲莲的脚步,在石多树少的荒山上凿坑种树,用双手磨出的厚茧换来千亩葱茏。2015年,她创建“莲花鸡”生态养殖场,以“林下养鸡”模式打造有机品牌,带动124户贫困户年均增收超万元。“看到林子更密、群众日子更红火,我就有使不完的劲!”李红卫的朴实话语,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真谛。
革命薪火:伤痕印记铸就忠诚信仰丰碑
在八一敬老院,抗美援朝老兵张德福向队员们展示战斗中留下的伤痕:“这只耳朵是被震聋的,这块疤是大生产时留下的……”字字铿锵,再现烽火岁月。实践团还走进张思德纪念广场与四八烈士林园,通过敬献花篮、聆听事迹,感悟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缅怀王若飞、叶挺等烈士为民族解放献身的忠贞信仰。南泥湾老战士“豁出命来干”的创业精神,让青年们深刻体悟延安精神的时代光芒。
文艺传承:创新焕活红色基因
实践团紧扣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在宝塔区民众剧团,资深艺术家杜玉富与实践团共话红色文艺传承。回溯剧团1938年创团历程,解读《逼上梁山》等经典剧目如何成为“革命号角”。面对“新时代如何践行文艺使命”的青春之问,杜玉富阐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永恒价值,并介绍运用短视频、AI技术推广民歌的创新实践。他寄语青年:“让青春成为红色文艺的传播火种”,激励学子通过文艺创作赓续红色血脉。
从劳模的生态富民实践到革命前辈的忠诚信仰,再到红色文艺的守正创新,实践团在延安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青年们庄严承诺:必将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伟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