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夯实红色教育“经纬”布局,赓续盐阜大地红色血脉”主题系列活动

    时间:2025-08-26     阅读:
    来源:袁佳怡(盐城工学院)

    红色,象征光明,能凝聚力量,可引领未来。红色基因牵引、丰富、积淀了民族历史,是我们精神的归宿、力量的源泉、成功的密匙。它透视着“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信仰,彰显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激发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它植根在红色江山的每一杯土壤,它传承于华夏儿女的每一分努力。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宝贵思想和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盐城,一座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和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奋力谱写“强富美高”盐城现代化新篇章的征程上,从最有条件、最具特色的领域先行突破,把红色文化的感召力转化为跨越赶超的生产力,着力打造红色文化赋能革命老区富起来强起来的样板。
    皖南事变后,1941年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盐城成为华中抗日斗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叶挺、刘少奇、袁国平、周子昆、邓子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战斗和生活。作为革命老区的盐城,各类革命遗址和纪念地遍布全城。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顾正红烈士故居、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卢秉枢烈士故居、中共华中工委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抓基层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近年来,我院立足盐城地方,通过开展“经纬”全面、立体式红色教育,来激活盐阜大地“红色因子”,涵养先进文化的时代气息,宣扬鼓励红色精神传承。
    由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牵头,与盐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形成工作合力,深入挖掘盐阜大地——盐都区、亭湖区、大丰、建湖、东台等地开展“军人不朽,精神永存”之“红色笔记——我身边的军人故事”系列活动,同时结合退役军人服务站、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区域中心,树起青年心中的“英雄纪念碑”,激扬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好声音,让广大青年学子汲取奋进力量。
现将活动内容通知如下:
 
一、重点培育,建强红色教育“主阵地”
    百年前,局势动荡,战争一触即发,人们看不见中国的前途与希望。一艘红船,让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劈开混浊的天地,怀揣着炽烈顽心,攀爬悬崖峭壁,险渡凶腾寒浪,激斗虎豹豺狼。用热血激起烽火燃山河,用赤子之心彰显拳拳报国之志。
    百转千回,用血书编织的新篇章在21世纪仍在续写。“曾缚苍龙开伟业,又乘骏马续长征。”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正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我们每个人前进的目标,而红色基因正砥砺我们不断前行。
    为更好地去诠释在和平年代刻在每位中国人血肉里的红色基因,夯实红色教育区域中心点,于盐城市范围内广泛寻找100名退役军人,并且组织数十余名学生组成采访团进行专题访谈,通过进一步讲好老兵抗战、退役军人脱贫攻坚、再创新功,拥军助军,意图寻迹他们的红色初心,感受他们的红色信仰让红色教育深入基层党支部、深入人心,从而使红色精神融注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力量源泉。
 
二、多方联动,夯实红色文化“资源库”
    百年前军人们亦或是无人在意或重视,无须度量。他们有不怕刑场的勇气,无论劫后重生,又或是烈士先陨,他们都是暖阳照亮万家,红遍华夏。
    要涵养革命老区富起来强起来的文化底蕴,便要挖掘鲜活榜样,塑造新时代精神文明地标。学院通过不断壮大红色人物队伍,建设开放型退役军人师资库。据前期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对接,退役军人师资库由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争的老兵,曾经参与过国家自然灾害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安全事件救援工作等相关方面的军人,获得最美退役军人、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退役后在各领域、各行业再立新功的退役军人,以及英模后代等榜样人物构筑的红色教育师资队伍组建。
    学院遴选100名退役军人,组织学生组成采访团进行专题访谈,通过进一步讲好老兵抗战故事、退役军人抗疫故事、脱贫攻坚、再创新功故事,让红色教育深入基层党支部、深入人心,从而使红色精神融注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力量源泉。
    为加强建构模块化课程库,学院将盐阜大地革命精神纳入青年红色教育培训体系,开发“听老兵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盐阜精神”“从新四军精神看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等专题讲座,同时创新实施“校园+基地”实践模式,策划退役军人事务局、服务站现场教学,打造“红色教育”系列微党课。同时,学院整合开发新时代党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教育、奋斗精神、志愿服务精神五大线路,旨在让青年通过“寻、悟、践”三种方式获取“沉浸式”红色精神教育体验。
 
三、全面覆盖,激活党青年教育“红基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接递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火炬我辈义不容辞。青年后生理当养一身浩然之气,聆听中国真实的心跳,随永不磨灭的红色基因,于泱泱华夏、神州大地、浩浩九州中写下生动注脚。
    为推进搭建平台促融合、持续深化党建信息化建设,学院在盐城现有30个退役军人服务站点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从站点-街道-乡村-家中采访的网格化延伸工程,将采访内容、新闻稿、视频等融媒载体在学院、学校、省市媒体上建立“红色教育+”机制,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深化讲授式、研讨式、模拟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6种教学方法,建立“诵读一段经典论述、聆听一个初心故事、观看一段红色影像、学做身边一名榜样、走进一处实践基地、开展一场学习讨论”的“六个一”学习模式,开展“给老兵的一封信”“我相对您说——老兵”“传承非遗——利用发绣为老兵画像”等活动,让青年在多重体验中感悟红色精神、传承优良传统,以信仰之光激荡崭新气象,以强劲引擎凝聚复兴力量。
 
    通过走近红色遗存,追忆红色历史,传承初心使命,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擦亮红色印记,把红色基因活化为可视、可听、可读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以增强广大群众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认可、认同,让红色精神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