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六盘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黔语新声”—让普通话赋能贵州乡村新发展实践团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基层文化建设,秉持着“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深入六盘水市盘州市竹海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他们以青春之我,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宏伟事业,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青春启程:奔赴竹海绘就实践底色
在这个夏季,灼热的阳光依然无法阻挡青春活力的步伐。几名热血青年组成的实践团,他们身穿统一的服装,在六盘水火车站汇聚,带着满腔热忱踏上了“三下乡”的征程。在这条道路上,他们携带着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无限的期待,朝着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稳步前行,以青春的姿态投身基层实践,立志用实际行动为竹海镇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图为实践团队在六盘水站准备出发时所摄 供图:杨举)
文化探访:山水间感悟地域传承
在竹海镇政府领导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进当地特色景区。连绵竹海随风摇曳,山峦叠翠间,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交融。成员们漫步其中,聆听景区文化讲解,从独特的民俗故事里,触摸地域文化脉络。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让青年们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坚定了以普通话为桥梁,传递文化价值的决心。
(图为实践团队在竹海景区考察时所摄 供图:王天意)
入户交流:用语言搭建沟通桥梁
实践团兵分五路,深入竹海镇5个村落。走进村民家中,成员们围坐一堂,以拉家常的方式推广普通话。面对老人,耐心教说简单词汇;与孩童互动,开展趣味语言游戏 。在温馨交流中,打破方言壁垒,让普通话走进乡村日常。每一次对话、每一个微笑,都是青春力量对“语言通、民心通”的生动诠释,助力乡村构建更开放的交流环境。在“语言调查”活动现场,实践团与当地政府携手,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竹海镇语言使用现状。成员们发挥专业知识,分析方言与普通话融合情况,为后续精准推广普通话、保护方言文化提供数据支撑。这一行动,彰显新时代大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结合,以调研促发展,用科学方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担当。
(图为实践团队入户调研时所摄① 供图:周穗娟)
(图为实践团队入户调研时所摄② 供图:张红)
座谈交流:凝聚乡村振兴共识
实践团与竹海镇政府工作人员、村民代表开展座谈。会上,成员们分享推广普通话的经验与思考,倾听基层对文化建设的需求。从乡村旅游发展到教育文化提升,从语言助力产业交流到传承乡土文化,青年与基层双向奔赴,凝聚起“推广普通话,赋能乡村振兴”的共识,让青春智慧在交流中闪光。
(图为实践团队与石门坎村村委会沟通交流时所摄 供图:周穗娟)
青春回响:书写新时代青年担当
此次“三下乡”实践,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学子们以推广普通话为切入点,深度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他们跨越校园与乡土的边界,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在入户交流中传递温暖,在文化调研中沉淀思考,在座谈互动中凝聚力量。这不仅是一次语言推广的实践,更是青春与乡村的双向赋能——青年在服务中成长,乡村在交流中焕新。
(图为实践团队在竹海镇景区所摄 供图:王天意)
未来,期待更多青年以青春之名,响应时代号召,奔赴基层一线,用知识与热忱,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续写新时代青年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动人篇章,让青春在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通讯员:王天意 杨举 周穗娟)
202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