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江苏大学 梦溪学院 “金晖助老·智享银龄”三下乡社会实践

    时间:2025-09-03     阅读:
    来源:三下乡网

  一、实践活动背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团中央《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江苏大学梦溪学院以“金晖助老·智享银龄”为主题,于2025年8月15日至17日组织9名同学奔赴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象山街道养老中心,开展为期一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劳动服务、“走心式”情感陪伴、“菜单式”智能教学,把高校青年的专业优势转化为破解基层养老痛点的青春动能,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贡献青春方案。

  二、实践活动内容

  (一)初识:第一次见面,“红马甲”擦亮了老时光

  8月15日清晨6:30,镇江市还笼在薄雾里,9名志愿者已在学府路一号门前集结完毕,分为两小组打车前往养老中心。

  1. 卫生突击——让灰尘“开口说话”

  没有寒暄,没有合影,队员们套上红马甲直奔工具间。84岁的刘奶奶拄着拐杖跟在后面:“孩子们,慢点,别摔着。”

  · 男生组负责户外。庭院里的石凳长了一层青苔,男生们先用铲子刮、再用钢丝球蘸草酸,蹲在地上一点点抠。汗珠砸在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像一场无声的对话。

  · 女生组负责室内。二楼走廊的纱窗拆下来后,大家排成一条“人工流水线”:第一遍刷洗洁精,第二遍高压水枪冲,第三遍阳光暴晒。82岁的王爷爷眯着眼说:“这纱窗比我年纪都大,今天可算洗了个痛快澡。”

  · 细节组最“磨人”。扶手缝隙、轮椅轴承、呼叫铃按钮……他们用棉签、牙刷、酒精湿巾一寸寸“考古”。当灰尘被拭去,黄铜扶手露出原本的暖色,刘奶奶伸手摸了摸,笑得像孩子:“它年轻时候的样子,又回来了。”

  三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后,中心护士长把志愿者们的背影拍成短视频发到家属群,配文:“孩子们把养老院擦得能照镜子。”评论区瞬间刷屏:“谢谢大学生!”“我爹住这儿,放心!”

  2. 破冰仪式——“你的名字,我来记住”

  11:00,简单的破冰仪式在阳光大厅举行。28名志愿者依次上台,用一句话介绍自己,再把亲手写的姓名贴贴在老人胸前。

  老人们回赠的是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有穿军装的、有穿旗袍的、有在天安门广场敬礼的……照片背面,他们用颤抖的笔迹写下名字和年代。那一刻,时间的河忽然交汇,青春与白发在同一张纸上呼吸。

  (二)熟悉:第二次握手,我们用故事把彼此填满

  “时光放映机”——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

  8月15日下午,志愿者们把老人推到葡萄架下,树荫筛出的光斑落在每个人的肩头。

  · 92岁的抗战老兵周爷爷,从怀里掏出用红布包着的勋章,一口气讲了三个小时:从台儿庄战役讲到抗美援朝,讲到战友牺牲时,他忽然停住,抬头看天:“今天太阳真好,他们要是也能晒到就好了。”

  · 87岁的“铁姑娘”李奶奶,曾是新中国第一批女拖拉机手。她粗糙的手掌在志愿者掌心画圈:“那时候没有方向盘助力,一天下来虎口全是血泡,可我心里痛快!”

  · 81岁的失独老人陈爷爷,把儿子的遗像抱在怀里,反复摩挲:“孩子,大学生哥哥姐姐来看你了……”讲到情深处,他把脸埋进志愿者肩膀,泪水洇湿了那件红马甲。

  (三)亲密:第三次并肩,把陪伴写进日常

  棋牌室的午后

  第二天下午,棋牌室的门一推开,笑声便涌了出来。象棋盘上红黑对垒,扑克牌里大小王翻飞。老人与志愿者隔着楚河汉界,也隔着七十年的光阴,却在同一秒皱眉、同一瞬欢呼。胜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棋盘中央那枚“卒”被年轻人轻轻推过河界时,老人眼底闪过的光——那光里写着“被懂得”。

  “指尖课堂”的黄昏

  第三日上午,会议室投影亮起,大字版PPT铺满整面墙。志愿者蹲跪在老人身侧,从调节字体、连接WiFi,讲到扫码挂号、视频通话。有人把操作步骤抄在小本子,有人反复练习“按住说话”,直到微信对话框里第一次出现一条60秒的语音。当一名老人终于点开视频,看见屏幕里远在海外的孙子时,整个教室突然安静,只剩电流轻微的沙沙声。那一刻,时间像被按下暂停键,所有目光都落在这方寸屏幕——跨越山海的拥抱,被浓缩在7.9英寸的液晶里。

  没有人催促,没有人走动。志愿者只是静静守在身旁,像守着一个易碎的梦。直到视频挂断,老人才长舒一口气,把手机贴在胸口,轻轻说:“够了,今天够了。”声音轻得像怕惊动幸福。

  亲密,原来不需要名字,也不需要宏大叙事。它只是午后棋牌室的一次落子,只是黄昏教室里一次成功的视频连线,只是老人下意识把手机贴在胸口的小小动作。三天里,这样的瞬间悄悄发生,又悄悄叠加,像夏夜的萤火,微弱却长久地亮在记忆里。

  三、活动感悟

  短短一天,九件红马甲像九簇小火苗,在康养中心悄悄点燃又悄悄聚拢。我们原以为只是来“送服务”,却在扫帚与抹布间、在棋盘与手机屏幕里,被一种缓慢而坚定的温度轻轻覆住——原来灰尘被拭去时,浮躁也被拭去;原来一句“慢慢教,不着急”把彼此的焦虑同时按下暂停;原来当老人第一次用视频看见远方的家人,他们的泪光也在我们心里泛起同样的涟漪。

  归程的大巴上,没有人复盘流程、统计成果,大家只是安静望着窗外倒退的树影,像回放一部无声电影:阳光落在被擦亮的扶手上,落在棋盘上那枚迟迟未落的“卒”,落在老人把手机贴在胸口的小小动作上。那一刻我们忽然明白,所谓“敬老”不是任务清单,而是一场双向的照见——我们给了他们一天的热闹,他们给了我们一天之外的更长久的提醒:慢一点、蹲下来、伸出手,世界便不再只是赶路,而是同行。

  一天很短,短到来不及把故事讲完;一天又很长,长到足够让“陪伴”二字从此在九颗年轻的心里生根发芽。此后无论身处人潮汹涌的地铁,还是深夜灯火通明的实验室,只要想起那片被夕阳染红的葡萄架,想起棋牌室里同时响起的叹息与笑声,我们就会在奔跑中悄悄放慢脚步——因为知道,有一种温柔的力量,正从养老院的方向静静照过来,提醒着我们:别走散了,也别走太快。

  四、结束语

IMG_256

  一天很短,短到还没记住每一条皱纹;一天又很长,长到足够让9颗年轻的心学会与岁月温柔相拥。车子驶离养老院时,后视镜里的身影越来越小,而“金晖助老”四个字却在每个人心里越来越大。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