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下午,江苏大学梦溪学院“青芒聚力”水利实践突击队深入高邮湖庄台漫水闸与高邮灌区控制中心,在实地参观中解锁水利数字化的双重场景——既见证了大型水利工程的智能调控,也探访了“数字灌溉”润泽万亩良田的惠民应用。
图1: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满水闸工程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了江苏省重点工程庄台漫水闸。作为淮河入江水道高邮湖控制线7座控制建筑物之一,该闸以17孔钢闸门(单孔净宽6米,总净宽102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现350立方米/秒的设计流量,兼具行洪、蓄水、灌溉三大功能。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同学们近距离观察水利枢纽的运行结构,实时屏幕上动态显示的水位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参数等信息,直观展现了数字化技术如何实现对大型水利工程的精准调控。
图2:团队成员近距离观察闸门升降设备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高邮罐区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重点介绍了数字孪生平台的应用场景。通过三维可视化界面,平台以1:1比例构建了罐区设施的虚拟镜像,实时同步物理设备的运行数据,包括压力、温度、液位等参数。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调度中的应用。随着指令下达,虚拟界面的闸门缓缓开启,现实中的闸门同步动作。
灌区创新推出的水利工程二维码服务成为实践亮点。农民扫码即可获取灌溉预报、水旱灾害预警等信息,实现“农事作业早安排”。这一“用水早知道”模式已获江苏省水利厅点赞推广,目前累计服务农户超5万户。
图3:团队成员来到罐区控制中心
工作人员结合水利行业发展趋势,向同学们介绍了数字化技术从“信息化”到“智慧化”的演进历程,强调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保障防洪安全中的战略意义。团队成员不仅直观理解了数字化控制系统与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领域的落地场景,更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传统行业的赋能价值。
通过实地接触水利数字化前沿技术,江苏大学梦溪学院“青芒聚力”水利实践突击队深刻认识到水利数字化正从“工程管控”向“民生服务”延伸——从淮河入江水道的防洪安全,到万亩农田的“精准滴灌”,数字技术正以“刚柔并济”的方式,重塑传统水利行业的社会价值。未来,江苏大学梦溪学院将持续推进此类实践活动,助力学子在“智慧水利”等新兴领域拓宽视野,为行业发展储备复合型人才。
图4:团队成员和罐区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