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承—探寻中医药发展与文化传播】“杏林学徒访名医,吴医粹华照古今”薪火实践团吴门中医小分队专访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诸位吴门医师(一)
2023年7月5日,薪火实践团“探寻吴门中医小分队”前往常熟市中医院专访诸位吴门医师,希冀更深入了解吴门中医的精华所在。
常熟,道启东南,文开吴会,学道名邦,底蕴深厚。常熟中医药萌芽于远古,成长于宋元,成熟于明清,发展于现代,中医药文化积淀丰厚,吴门、孟河两大医派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具有常熟区域特色的虞山医派。
常熟市中医院始建于1958年,2011年通过评审成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常熟市中医院始终以传承吴门医派为宗旨之一,在医院广场中央便伫立着杰出吴医缪希雍的雕像。
采访对象介绍:
1.熊秀萍:常熟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高级营养师,苏州市名中西医结合医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名家流派研究会常务委员。师从省名中医周本善先生。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尤其擅长中医脾胃病、肝病的诊治以及中医养生保健、健康饮食指导。
熊秀萍院长:
㈠了解到您擅长治疗脾胃病和肝病,吴门医派在脏腑用药方面的“温脾土肾阳”“毓肝胃阴津”的理论有给到您一些启示吗?
熊院长表示,养肝主要从两个方面,抓住肝的生理特点——体阴用阳。
养肝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补肝。补肝,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有两种方法——养阴和健脾。养阴,肝血需要滋养,阴血需要滋养;健脾,补肝的时候要兼顾到脾胃,特别注意胃气。熊院长在她的临床实践中也发现,胃气是一个重要的枢纽。疾病能否获得疗效,能否拥有好的预后转归,与胃气的恢复密不可分。脾胃养五脏之气,所以我们通过健脾胃养肝阴。如同人的体内分阴阳,阳是人体的功能,阴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后天的物质基础要从脾胃来养。肝也不例外。所以健脾胃能养肝阴血。
㈡吴门医派常用膏方来滋补,您有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过膏方吗?能否分享一些病例呢?
熊院长表示,膏方在常熟地区的使用就是从熊院长开始的,常熟市中医院开设了独立专门的膏方门诊。熊院长向同学们分享了她为母亲开膏方补身体的故事。膏方效果好,味道佳,熊院长自1991年调到中医院来心中一直想着膏方传承,在给自己的母亲连续吃了十几副膏方后,发现疗效极佳。膏方在那时,市场的需求也显现出来了,在熊院长稳中求精和专门定制的理念下,膏方得到了不错的运用和传承。虽然膏方效果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膏方的,也需要进行辩证治疗,根据病人体质,虚则补之。
㈢吴门医派很重视“治未病”,在传染病预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关系,对待这个问题您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吗?
熊院长表示,两千多年来,中医药学在疫疠(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铸成了较为完善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理论。从中医角度,无论是SARS、HIV还是新冠肺炎NCP,均属于疫疠(传染病)。中医治疗注重身体阴阳和气血的调和,以及提高人体自身免疫能力,讲求整体观念的原则。自然界的疫疠之气,通过相应的途径感染人体,人体通过相应的能力抗拒疠气。所以,中医药以预防为主,既病防变,通过改变环境、调节机体、抗拒厉气。这种整体防控思想指导着中医药“治未病”的各种措施运用。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熊院长以新冠肺炎为例,中医"治未病"思想以扶正祛邪为核心,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痿后防复贯穿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发展及转归全过程。从这4个层次出发可以得出,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普通人群应采取存正气、避邪气(如服用玉屏风散、戴口罩、少出门、勤洗手等)的预防方法;对于医学观察人群、高危人群应采取主动出击,治疗萌芽状态的预防方法;对于已病人群采取救护正气,扶正截断(如服用清肺解毒汤)的预防方法;对于治愈出院人群应采取养护正气,防止复发的防护方法。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生活理念的不断提高,中医"治未病"思想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因此,认真研究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不仅是现实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沈秋生: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医学硕士,心内科副主诊医师,毕业于南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部,曾师从江苏省名中医周本善,并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进修心内科介入治疗,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沈秋生主任:
㈠沈主任您好,作为吴门医派的医者之一,在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中医的理论和治则给了您哪些启示和帮助?可以具体讲讲吗?
沈主任表示:治疗心血管疾病时,中医理论中的六经辨证,气血脏腑辩证都有所运用。人体内的血管微循环就像自然万物的循环一样,因此要抓住顺应四时的特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做好预防,保持健康。
本次采访围绕吴门医学在当今的发展与运用展开,涉及内科脏腑诊疗、膏滋药方施治、“治未病”理论的运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重要内容。在熊院长和沈主任的耐心讲解下,同学们增长了关于吴门医派的理论知识,认识到了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运用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吴门医派传承者的医者仁心与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