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时代,能够亲自踏入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作为广西师范大学“新风蝶韵”社会实践团队的一员参与社会调研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而难忘的体验。这不仅是一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富川瑶族蝴蝶歌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感悟。
(图为拜访蝴蝶歌传承人 广西师范大学莫琳提供)
走进大莲塘村,仿佛步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歌声的世界。蝴蝶歌,这一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艺术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在陈三姐等传承人的引领下,我们聆听了《流水欢歌迎客来》等经典曲目,感受到了蝴蝶歌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无穷魅力。
与传承人的深入交流,让我对非遗传承的艰辛与坚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陈三姐等老一辈艺术家们,用她们的一生诠释了何为热爱与奉献。她们不仅在田间地头传唱蝴蝶歌,还积极组建团队参加比赛,将这一文化瑰宝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在传授过程中,面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等困难,她们没有退缩,而是更加耐心地指导,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非遗传承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传承人进行蝴蝶歌教学 广西师范大学莫琳提供)
此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瑰宝,更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蝴蝶歌作为瑶族人民的文化符号,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蝴蝶歌的传承与弘扬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够激发村民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为乡村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与传承人合影 广西师范大学李丽琦提供)
通过深入探究蝴蝶歌的教学与传播活动,我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赋能作用。它不仅能够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够激发村民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当蝴蝶歌融入乡村教育、文化活动等各个领域时,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世界,还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此次实践活动让我更加坚定了对非遗文化传承的信心与决心。我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非遗文化一定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同时,我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来,为乡风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 李丽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