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之旅:心灵成长的夏日印记
时间:2024-08-28 阅读:
在这个炎炎夏日,我有幸成为缘溪渔公益队的一员,踏上了前往缙云县双溪口小学的支教之旅。这段经历,如同夏日里的一缕清风,不仅为双溪口的孩子们带去了知识的种子,也在我心中种下了关于责任、成长与爱的深刻印记。以下,我将从几个触动心灵的瞬间出发,分享我的实践感悟与收获。
在双溪口小学的教室里,我分别给大班和小班的学生上了书法课,开展了一次墨香里的文化传承。大班的孩子们活泼好动,我巧妙地以“书法寻宝游戏”开场,将书法练习融入趣味游戏中,让他们在寻找“宝藏”(即书法字帖中的优美笔画)的过程中,逐渐安静下来,感受到书法的魅力。看着孩子们从最初的嬉笑打闹到后来的专注投入,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动与引导。
而对于小班的学生,我则设计了“汉字奇遇记”系列游戏,如趣味字谜、汉字找茬、汉字加减法以及甲骨文猜字等,旨在通过这些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活动,激发他们对汉字文化的兴趣与探索欲。每当孩子们兴奋地猜出字谜,或是通过“加减法”创造出新的汉字时,我都能感受到那份纯真的喜悦与成就感在他们心中荡漾。这一刻,我意识到,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情感的共鸣与创新的火花。
在心理课上,我选择了《你会“说话”吗?》这一主题,旨在引导孩子们学会礼貌交流,理解言语的力量。通过“不说‘你’游戏”、“我给‘心情’打个分”、“我给‘话语’分分类”以及“好话的秘密”等小游戏,孩子们逐渐意识到恶语伤人的严重性,也学会了如何用温暖的话语去温暖他人。在一次角色扮演中,一个平时内向的孩子鼓起勇气,用“我”字开头的句子表达了自己的感受,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眼中的光芒,也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成长。
在生态文明课上,我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他们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以及可持续农业生产等知识。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和建议,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热爱。当我们在校园的小溪边讲解水资源的珍贵时,孩子们纷纷表示要节约用水,保护家园的每一滴水。那一刻,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敬畏。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采访到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博士生学姐。学姐与我们分享了她在双溪口开展的研学项目,特别是关于当地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失问题的深入研究。她提到,双溪口虽地处偏远,但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关键在于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学姐还强调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对于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性,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共同的事业。
在采访中,我还了解到双溪口的“博士小筑”建设,这是一个旨在吸引高层次人才回归家乡、贡献智慧的平台。我被这种“反哺家乡”的精神深深打动,它让我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也激发了我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更多思考。
暑期实践接近尾声时,我们组织了一场文艺汇演。孩子们用稚嫩的歌声、欢快的舞蹈表达着对知识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我站在台下,望着他们自信满满的身影,心中满是欣慰与不舍。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未来的无限可能,也感受到了自己作为支教老师的那份责任与荣耀。
当离别的钟声响起,孩子们紧紧拉着我们的手,眼中满是不舍与期待。他们问:“老师,你们还会再来吗?”,我坚定地回答:“会的,我们一定会再来的。”。那一刻,我深知,这段支教经历不仅是我人生中的一段宝贵记忆,更是我与双溪口孩子们之间不解的情缘。
回顾这段暑期社会实践,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成长与蜕变。我学会了如何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理解每一个孩子,如何用更加创新的方式去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温暖。我相信,这段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盏不灭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不断前行,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张智慧 来源:三下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