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支教,文化破冰
“深跨山海,苏黔共奋进”——2023 年贵州代表团赴苏考察时的这句感言,催生出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之旅,同时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黔宁织梦实践团以“支教小切口”展现“文化大格局”,在南京新门口社区与贵州铜仁逸群小学间,编织起一幅非遗文化交融的生动画卷。
金陵风韵,文脉生根
前三天的授课在南京市鼓楼区新门口社区进行,课堂上,理论与实践交织成独特的文化启蒙课。孩子们探索 “中国天眼” 的奥秘,对比贵州 “村超” 与江苏 “苏超” 的趣味差异,在喀斯特地貌知识中触摸西南大地的肌理。长江大桥模型的搭建现场,分工协作的身影里藏着地域共鸣;苗族扎染的蓝白世界中,指尖翻动间晕染出非遗之美。
开课第四天,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参观了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六朝松下,百年教育文脉与孩童目光相遇,让文化传承有了具象模样。
铜仁脉搏,非遗启蒙
第二阶段的授课在铜仁逸群小学展开,实践团成员向学生们介绍了云锦与苗绣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在两种工艺对比中,孩子们发现经纬交织里的文化密码。团队成员还向孩子们介绍了铜仁与南京的饮食习惯差异,在“酸辣” 与 “咸鲜” 的味觉解析中,饮食差异成了地域文化的注脚。当云锦纹样融入苗绣针脚,当橡皮泥捏出的贵州洋芋粑与南京梅花糕并置,童趣创作让两地文化完成了温柔碰撞。
书信传情,携手共进
黔苏传情,山水连心。在南京开课第三天,每位孩子都给贵州的小朋友写了一封信,充满了对贵州文化的好奇和对贵州孩子们的热情。铜仁逸群小学里,孩子们执笔回信,洋溢着邀客共赏梵净山的热忱。笔墨间传递的不仅是问候,更是文化互鉴的种子。
协作续航,文脉绵延
书信传情连童心,更牵起两地教育根脉与文化脉动。此次双城支教已与百度飞桨南京赋能中心取得合作,长期计划稳步推进,让每年夏天的双城支教成为孩子们期待的“文化约定”。团队盼以持续行动促教育融合、文化互鉴,让非遗文脉在童心扎根,赓续中华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