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陕国防师生延安行:让革命文物成为“大思政课” 的生动教材

    时间:2025-09-02     阅读:
    来源:三下乡网
陕国防师生延安行:让革命文物成为“大思政课” 的生动教材

“到延安去!” 这句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号召,跨越近百年时光,依然激励着新时代青年追寻红色足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大思政课”、革命文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响应 “三下乡” 社会实践与 “到延安去 —— 三秦学子圣地行” 专项活动号召,7月31日至8月5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植党史根脉,绘就振兴画卷”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 17 名师生,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启程北上,开启了一场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的沉浸式实践之旅,在圣地延安的历史现场触摸信仰温度,为国防学子厚植家国情怀。
 
 
从西安到圣地,在文物中叩问初心
实践团的红色征程,始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在这里,一场庄重的出征仪式为此次延安行定下初心基调 —— 师生们共同观看《我要去延安》情景剧,跟着讲解员走进“潮向延安 —— 抗战时期爱国青年的选择与信仰”专题思政课堂。
馆内展柜里,锈迹斑斑的步枪还留着烽火岁月的弹痕,泛黄褶皱的家书中满是革命者对家国的牵挂。“这些文物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
随后,实践团先后走进西安事变纪念馆、安吴青年训练班旧址。透过一张张定格历史的黑白照片、一件件承载记忆的珍贵文物,师生们读懂了“西安事变”中“挽民族于危亡”的艰难抉择,也读懂了安吴青年训练班学员们“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青春誓言。当大家沿着薛家寨革命旧址的崎岖山路攀登,更切身感受到了红军当年行军作战的艰险 —— 脚下的每一步,都成了对革命先辈最深刻的致敬。
 
在延安热土,感悟精神力量
8月1日起,实践团正式踏入延安这片红色沃土,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洛川会议旧址、直罗镇战役纪念馆等场馆,开启对革命精神的深度探寻,让“大思政课”在历史现场落地生根。
在照金纪念馆,馆内陈列的土枪、纺车等文物,将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照金精神讲得生动鲜活;站在洛川会议旧址的窑洞前,师生们仿佛穿越到 1937 年那个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通过讲解员对会议文献的解读,深刻理解了全面抗战路线背后,中国共产党 “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的战略远见。
直罗镇战役纪念馆内,动态还原的战斗场景、讲解员口中 “红军以少胜多、军民同心” 的故事,让“团结奋斗、敢打必胜” 的精神直击人心。“原来‘胜利’不是轻易得来的,是战士们拼出来的,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精神》专题思政课系统梳理了党在延安 13 年的光辉历程;王家坪的军委礼堂里,仿佛还能听见当年军事会议的讨论声;枣园的窑洞里,煤油灯的微光似在诉说 “为人民服务” 的初心;杨家岭的七大旧址前,“实事求是” 的校训与革命精神隔空呼应 —— 陕国防师生在一处处旧址中,读懂了革命精神的内核,更坚定了“强国有我”的信念。
 
 
 
 
以实践践初心,续写国防担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延安行,实践团不仅是历史的“参观者”,更是革命精神的“践行者”。在甘泉县雪地讲话旧址,师生们参与《重走革命路》特色活动 —— 大家分散寻找藏有革命先辈事迹的信封,在“寻宝”的过程中,将 “求真务实”的精神底色悄悄刻进心里。
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内,一架架纺车、一把把镢头静静陈列,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着八路军战士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的奋斗场景。
在宝塔山下,师生们俯瞰延安城,仿佛与革命先辈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笔墨与歌声中,感受革命年代文艺工作者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的奉献情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里的每一段史料,都让 “担当” 二字在国防学子心中愈发清晰。
 
 
 
 

红色因,赴时代之约
6天的延安行虽已落幕,但红色的种子已在陕国防师生心中生根发芽。我们的‘初心’不仅是传承红色基因,更要把延安精神转化为学好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的动力。
 
此次“行走的大思政课”,让革命文物“活”了起来,让红色精神“实”了起来。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把此次活动的收获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担当与荣光,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三下乡总结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