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在线投稿三下乡网,三下乡在线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AI赋能智慧农业,助力农业生产现代化

时间:2024-01-26 关注:47
AI赋能智慧农业,助力农业生产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上,坚持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2024年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慧农智行社会实践队来到寿光高科技农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AI与智慧农业的实际应用情况。
从传统农业到智慧农业:AI技术如何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我们首先见到了AI科技大棚的负责人张先生,他将带领我们参观寿光智慧大棚的建设和运用,他告诉我们“随着今年来AI智慧的普及,农业科技化水平也不断提高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农业生产方式正在被“重塑”。“打开手机,通过APP便可远程操作。”在稻田镇崔岭西村村民崔新中的蔬菜大棚内,他一边向我们介绍大棚无土栽培的西红柿,一边用手机现场演示大棚的智能化操控。在这个占地四亩多的大棚里,共安装了包括智能放风机、智能植保机等在内的近10种智慧设备,代替了大部分农事操作所需用的人工。 据了解,当地的蔬菜大棚已迭代升级到第七代智能物联网“云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1倍以上,各种新型设备的应用,让蔬菜生产管理变得更加简单便捷。
为加速数字农业建设进程,寿光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0多家科研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引入数字农业龙头企业,开发应用“寿光蔬菜产业互联网平台”,提升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如今,寿光蔬菜大棚已发展到第七代,通过发挥寿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等大型蔬菜生产园区示范引领作用,约有1.6万个大棚集成应用了现代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装备等全程物联网设备,农民在家用手机就可以远程操控,寿光80%的大棚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过去一对青壮年夫妇能种植2个70米的大棚,现在可以管理3个200多米的大棚,蔬菜大棚变身成为“绿色车间”,蔬菜园区变身成为“绿色工厂”。
走进生产基地,探寻智慧农业
在与当地智慧大棚AI操作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交流中得知蔬菜种植是从播种每一粒种子开始的,为了对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空气温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湿度、施肥作业等信息进行采集,寿光设施蔬菜大棚搭建了多种先进设备与植物生长传感器。
百度智能云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将蔬菜田块数据、环境数据、科研数据、市场数据等行业数据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利用“设施蔬菜智脑”建立起尖椒、长茄、番茄和黄瓜等蔬菜作物为先期试点的科学种植模型,提供生产种植、产量预测、土壤墒情等分析决策。
通过大屏可视化展示和智能机器人,将传统种植经验以数智化应用的方式提供给种植户,指导完成精准耕作、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播种、精准收获,进一步提升蔬菜种植的标准化和设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相结合,可实现预测果品质量与产量,提前布局销售和物流。此外,通过小度智能终端接入蔬菜售卖渠道,实现产销联动,加速产业链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有了 AI 科技的加持,蔬菜种植实现了从生产、采摘到销售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降本增效。
立足发展现状,展望未来前景
科技和改革,融入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基因”。回顾发展历程,产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正是靠科技和改革破解。家家户户都种大棚,可土地有限,就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市场竞争激烈,就抢先发力标准化,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消费者要吃得好吃得安全,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绿色发展,确保蔬菜质量安全。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扩总量、应变量、提增量,寿光蔬菜产业不断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作者:三下乡网 来源:三下乡网
三下乡总结推荐
大学生免费找兼职,就上兼职企鹅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