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各种矛盾与纠纷不断涌现,司法系统出现“诉讼爆炸”的态势,法院深陷“案多人少”到囹圄。如何对案件进行分流、提高纠纷解决效率、保证纠纷解决质量,已成为司法实务中的关键课题,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也就应运而生。
为深入了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胶东地区的实际运行情况,了解各地的特色做法,总结成熟经验,并对该机制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完善建议,烟台大学法学院诉源治理新“枫”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调研队集体前往文登区人民法院进行调研。16日下午14时许,调研队全体成员到达文登区人民法院,戴海明副院长对调研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调研队与文登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戴海明、立案庭庭长刘美玲、法官助理郑佳等法院工作人员进行座谈。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法院工作人员进行座谈。
在座谈中,队员们了解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到新需求和新期待,不断加强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多层次、全方位、低成本的优质诉讼服务和解纷服务,文登区人民法院积极对接各类调解组织。先后与区统战部、区人社局、妇联等二十多个部门和组织联合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到实施意见》,与24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完成对接,其中威海市文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文登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直接入驻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大格局初步形成,为开展溯源治理、减少诉讼案件总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戴海明副院长向调研队队员介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实际运行情况。
此外,文登区人民法院还从以下几点发力,加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一是立前调,前端发力。文登法院利用立案审查期,将案件推送到矛调中心、调解组织进行立前调解,使当事人花费最小的时间与金钱成本,取得最满意的效果,极大程度减轻当事人讼累。二是进一步落实府院联动机制,法院通过对案涉村居、行政机关、镇街发送预警函,督促上述机关主动参与解纷,使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之中。三是提高调解员素质,提升调解质量。法院对于院内的退休法官和干警进行返聘,利用其丰富的法律知识与办案经验对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同时,法院每年豆多次与政法委联合举办8-10次针对驻院和驻村调解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
图为调研队队员与法院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座谈最后,戴永明副院长对调研队提出要求,希望调研队立足山东,展望全国,继续深耕于基层,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建言献策,为构建公平、公正、高效的纠纷解决环境,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调研队队员与立案庭法官助理郑佳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