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传承抗战文化,点亮社区记忆

时间:2025-07-21     阅读:
抗战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烽火中淬炼出的精神瑰宝,承载着苦难与辉煌交织的历史,凝聚着中华儿女的爱国热忱、民族脊梁与抗争力量。身为新时代大学生,传承弘扬这份精神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7月9日,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传承烽火记忆,赓续青年薪火” 实践小分队,走进南通市崇川区文峰街道三里墩社区,以抗战文化宣讲为纽带,在实践中触摸历史温度,传递精神火种,收获成长与感悟。
一、筹备:从历史中汲取力量
要讲好抗战故事,必先深研历史脉络。筹备阶段,小队成员开启 “寻史之旅”:线上,遍览抗战史料,梳理从九一八事变的屈辱开端,到七七事变全民族觉醒,直至胜利曙光初现的完整历程;线下,聚焦本地抗战印记,走访抗战纪念馆,挖掘珍贵本土史料。我们将史实、故事与感悟凝练成宣讲课件,为走进社区筑牢知识根基,期待以青春之音,讲好厚重历史。
二、宣讲:让精神在社区传递
宣讲现场,队员们以饱含激情的讲述,铺陈抗战文化的内涵:从抗战精神的民族脊梁意义,到关键战役的血火较量,再到胜利对今日和平的启示。“铭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守护先辈用热血换来的幸福!” 真挚话语,触动居民心底的家国情怀。
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响起,起初零散的歌声,因 “不愿做奴隶” 的呐喊逐渐汇聚 —— 老人沙哑却坚定的嗓音、青年略带哽咽的跟唱、孩童奶声奶气的附和,交织成动人的家国交响。一位阿姨眼含热泪:“好久没这样唱国歌,今天唱,浑身都是劲儿!” 歌声里,抗战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流淌在社区里的家国共鸣。
三、互动:让历史 “活” 起来
知识竞答环节,瞬间点燃社区热情。“淮海战役发生在哪一年?”“小兵张嘎的主要事迹是?” 居民们踊跃抢答,答案从犹豫到坚定,反映出对抗战知识的深度吸收。小朋友们举着小手喊 “我知道”,在答对时欢呼雀跃 —— 他们记住的不仅是历史事件,更是先辈们的勇气与担当。
特别的是,80岁的李爷爷分享亲身经历:“当年我跟着大人躲空袭,可咱中国人从没怕过!” 老人眼角的泪光与坚定的神情,让年轻队员和居民们真切触摸到历史的质感。活动尾声,大家在 “红色心愿墙” 写下心声:“珍惜和平”“传承抗战精神”…… 一笔一划,都是对抗战文化的庄严传承。
四、成长:实践中的青春感悟
对参与实践的大学生而言,这次社区行是一堂生动的 “思政课”。我们学会把晦涩史料转化为社区居民听得懂、能共情的故事,在与不同年龄层交流中,掌握沟通的温度与技巧。居民们的热情回应,让我们看到社会对红色文化传承的强烈需求,更坚定了以青春之力传播抗战精神的决心。
这场实践,是抗战文化从历史档案到社区烟火的一次 “行走”。我们以宣讲为桥,连接起过去与当下,让民族精神在社区交流中熠熠生辉。未来,我们将继续做抗战文化的 “传播者”,让红色基因在更多人心中扎根,让先辈们的精神火炬,照亮新时代的前行之路 !
作者:孟冰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