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边疆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近日,昆明医科大学“极边筑梦”宣讲团走进腾冲市猴桥镇国门新村,以“非遗传承+手工实践”为载体,面向当地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小学生开展主题思政活动,让爱国情、民族情在互动体验中深度交融。
缘起:跨越山海的相约
8月1日,活动在国门新村正式启动。在傈僳族民俗文化展馆内,猴桥社区党总支委员余文辉的详细讲解,为大学生们和孩子们开启了解傈僳族文化的第一课,奠定了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基调。随后,宣讲团围绕“五个认同”精心设计课程体系,通过互动教学、情景体验、手工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
图为团队成员与余文辉老师共同感受傈僳族火塘文化。 刘杨 供图
话非遗、赏皮影,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在“我来说非遗”互动环节,宣讲团志愿者化身“非遗讲解员”,通过图文展示、趣味问答,向孩子们介绍春节、中国结等中华传统民俗,重点讲解腾冲皮影戏的起源与传承故事。随后,志愿者现场展演经典皮影戏片段《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灵动的皮影造型、精彩的剧情演绎,让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讲解非遗文化。 段晨希 供图
做皮影、绘国旗,描地图,厚植爱国团结情怀
手工实践环节成为活动的“热血亮点”。在皮影制作区,志愿者耐心指导孩子们从临摹图案、细致涂色到拼接固定,一步步完成专属皮影作品。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在皮影上绘制民族特色纹样,有的融入国旗元素,用稚嫩的双手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对祖国的祝福“刻”进皮影里。活动中还引导学生们拼装国家地图,以此来增加学生们对国家组成省份的了解。
图为学生在进行地图的拼装 李德鋆 供图
另一边的“绘国旗·寄深情”活动同样热闹。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拿起画笔,一笔一划勾勒五星红旗的轮廓,用鲜艳的红色填充旗面。完成国旗绘制后,孩子们还主动用彩笔描绘心中的民族服饰——傈僳族的绣花围裙、傣族的孔雀纹裙摆跃然纸上,鲜艳的国旗与多彩的民族服饰相映成趣,每一幅作品都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注脚,让“五个认同”的种子在实践中悄然扎根。
绘画期间对学生的拍摄 刘杨 供图
此次“极边筑梦”宣讲活动,以思政宣讲为抓手,以边疆民族小学生为对象,以“五个认同”为主线,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边疆实际紧密结合,不仅为当地青少年带来了一堂堂生动的“思政课”,也在青年学子心中根植了服务边疆、奉献国家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宣讲团将继续发挥青年力量,以实际行动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疆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傈僳族小学生的合照。刘杨 供图
(作者:李德鋆、刘杨、张艳、段晨希、王婧、赵兴阳、刘礼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