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5日,薪火实践团“探寻吴门中医小分队”前往常熟市中医院专访诸位吴门医师,希冀更深入了解吴门中医的精华所在。
常熟,道启东南,文开吴会,学道名邦,底蕴深厚。常熟中医药萌芽于远古,成长于宋元,成熟于明清,发展于现代,中医药文化积淀丰厚,吴门、孟河两大医派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具有常熟区域特色的虞山医派。
常熟市中医院始建于1958年,2011年通过评审成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常熟市中医院始终以传承吴门医派为宗旨之一,在医院广场中央便伫立着杰出吴医缪希雍的雕像。
采访对象介绍:
1.吴卫明:男,十二病区副主任医师,副主诊医师,江苏省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师从全国著名内分泌专家程梅芬教授,曾在上海华山医院内分泌专科进修深造,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甲状旁等疾病。
吴卫明主任:
㈠吴主任您好,事先有了解到您是吴门医派的医者,并且擅长治疗内分泌方面的疾病,其中包括消渴病的治疗,想请问您对于消渴病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吴主任笑着说,糖尿病和消渴病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同时向同学们介绍了医学大家——仝小林院士治疗糖尿病脾瘅。脾瘅多以偏热,偏痰,偏湿,胖胖的体型为主,证型多为肝胃郁热、肝胆郁热以及胃肠湿热或肺胃郁热等,而到达新的阶段后又以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为主,对于糖尿病患者,治疗时要重点抓早期,此时中医药的介入疗效非常棒!
㈡吴门医派的用药具有“轻、清、灵、巧”的特点,这是否就意味着处方药量少、种类简约呢?但有个词语叫“猛药去疴”,即重病要用威力大的药治疗。这是否说明吴门医派的处方很难治疗重病呢?
吴主任重点介绍了治疗糖尿病的四味中药——黄连、黄芪、桑叶、石膏。口渴欲饮,面赤热盛者,可以使用石膏;病势较轻者,可以使用桑叶;形体胖,胃口好,易出汗的患者可以使用黄芪,并且用量可以较大;经常嘴巴鼓鼓,舌苔黄腻厚,可以使用黄连。并且说明了要针对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用量,不同的中药
进行治疗,不管是轻剂还是重剂,都要相互结合运用。吴医的“轻、清、灵、巧”用药特点也要与使用猛药治疗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控制住,治疗好消渴病。
最后,吴主任向同学们分享了仝小林院士临床用药治疗糖尿病的医案:仝小林院士超剂量合理使用药性峻猛的黄连时,将3天45g用量的黄连煎服后浓缩均分为3份。先给病人使用1份后进行血糖测量,若发现血糖降低迅速,再将第二份浓缩药物分2份给病人送服。以此类推,最终帮助病人控制好病情。通过该病案教导同学们临床上学会变通,合理用量。
2.尤寅骏: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于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周贤梅教授,擅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治,同时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呼吸疾病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主持鼾症门诊。
尤寅骏医生:
㈠了解到您擅长治疗呼吸疾病,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呼吸疾病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可以简单介绍下吗?
尤医生介绍道:“冬病夏治”理论依据来源于《黄帝内经》。阳气不足的病人,如果在夏天接受中医治疗,不光是穴位贴敷,还有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等,通过这些手段激发体内的阳气,达到使一些在冬天加重的疾病得到控制甚至消除的目的。而呼吸科正是“冬病夏治”使用频率最高的科室。穴位贴敷起源于明朝,《张氏医通》中记载了三伏贴的基础方,基本组成包括细辛、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等,打碎后用姜汁(现代或用凡士林)捣成糊状,贴敷在患者的穴位上。与其他医院有所不同,常熟中医院呼吸科针对肺的生理特性,在穴位选择上更全面,配合一些运脾、补肾的穴位,达到治疗的效果。
㈡吴门医派中的温病学派是最具有地方特色和科技优势的一大流派,温病学派指出很多热性疾病不是伤于寒,而是伤于温,这对您“冬病夏治”的治疗思路有什么影响吗?
尤医生表示:温病是一类具有季节性、传染性且发病急骤的热性病的总称。对于温病患者来说,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基础病,而冬病夏治作为在病情得到控制后的介入手段和辅助治疗,可以起到调和体内阴阳平衡、增强阳气、加强抵御疾病能力的作用,以减少疾病复发的可能性。这体现了中医治标治本、急慢分治的思想理念。
本次采访围绕吴门医学在当今的发展与运用展开,涉及内科脏腑诊疗、贴敷疗法、吴门医派的用药特点与温病理论等重要内容。在吴主任和尤医生的耐心讲解下,同学们增长了关于吴门医派的理论知识,认识到了因人施治与穴位治疗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吴门医派传承者的医者仁心与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