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知行润桃李,青春沃新苗——武汉学院“明德映日,慧心朗月”教育关爱暑期社会实践团三下乡实践纪实

    时间:2025-07-31     阅读:
    来源:武汉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青少年全面发展,武汉学院“明德映日,慧心朗月”教育关爱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湖北省咸宁市横沟桥镇高新社区,开展为期14天的暑期支教活动。团队以“知行润桃李,青春沃新苗”为主题,旨在以多元课堂促进智趣相融,以知识为翼,为孩子们开启多彩成长之门 ,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一、趣味学科:筑牢基础,激发学习热情。在基础学科课堂教学中,团队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的创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英语课堂聚焦生活实用场景,从数字、职业等基础词汇教起,融入饮品、服饰等日常表达,让知识“落地生根”。趣味互动环节更是别出心裁,“击鼓传花”游戏点燃课堂活力,抽到任务的孩子用英语完成趣味挑战,在轻松氛围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为后续学习筑牢根基 。据观察,原本较为内向的学生也逐渐克服胆怯心理,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二、多元课程:解锁技能,释放青春活力。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支教团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科普课程,如太阳系构成和分布,二十四节气的智慧,古代四大发明科普等。课堂上,队员们运用多媒体课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并穿插知识问答互动,拓宽了孩子们认知边界;音乐课将《感恩的心》《大梦想家》《左手右手》等曲目与手势舞结合,以“唱+演”形式传递情感、培养艺术感知,让孩子们在实践和韵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手工课里,剪纸艺术与扇面绘画接力,孩子们用剪刀、画笔勾勒创意,一幅幅生动的作品展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体育课上,“贴膏药”“丢手绢”等传统游戏回归,让运动活力与童年欢乐同频共振。这些寓教于乐的艺体课程,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艺术素养,又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

  三、综合讲座:守护安全,传承文化根脉。安全教育与文化传承并行,防溺水、防诈骗、禁毒讲座为孩子们织密“安全网”,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将自护知识深植心间。防诈骗课堂上,队员们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帮助孩子们识别常见骗局;禁毒教育中,重点讲解了新型毒品的伪装形式,如糖果毒品,提醒学生提高警惕;防溺水课程则结合当地环境,传授实用的自救互救知识。

  文化宣传方面,团队以湖北省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为引,通过图片展示和趣味讲解,带领学生们了解编钟、青铜器等荆楚文化瑰宝,探寻荆楚文明密码,亲身感受历史厚重与文化魅力。在互动环节,孩子们用彩泥制作简易文物模型,让文化传承“活”起来 ;在书法教学中,团队成员从基本笔画入手,指导孩子们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运笔方法。重点强调“横平竖直、结构匀称”的书写规范,培养“一笔一划认真写”的良好习惯,打牢硬笔书法基础,在横竖撇捺间传承汉字美学体会。

  四、青春赋能:以爱为帆,奔赴成长山海。在咸宁支教的每天下午,教室里总能看到支教队员们俯身指导作业的身影。他们轻声细语地为孩子们讲解题目,铅笔沙沙作响间,队员们用红笔在作业本上留下细致的批注,有时是一个鼓励的星星,有时是解题思路的提示。随着辅导的深入,孩子们举手的次数变多了,作业本上的橡皮擦痕迹也渐渐减少。这些看似平常的课后时光,正悄然见证着孩子们的进步与成长。

  此次活动中,志愿者们化身“引路人”,将知识转化为成长养分,用陪伴点亮乡村孩子的暑期时光。从课堂设计到活动落地,每一份用心都化作孩子们眼中的光亮。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青春力量的双向奔赴——孩子们收获成长,志愿者们体悟责任与担当,让“三下乡”的意义在实践中愈发厚重。队员们用专业与爱心搭建起知识传递的桥梁,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求知的种子。这支年轻的队伍,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大学生的担当,让教育的温度在乡野间持续流淌。

  文稿:刘智娜 程雯静

  摄影:支教团队

  编辑:邓莉

  校对:夏胜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总结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